凌晨手机“通风报信”
接到报料,记者立即赶到这家烟草店。小店位于虹梅南路,是一家街面房,门外就是人行道,再往外分别是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和机动车道。
潘先生说,他就睡在店后卧室内,昨天凌晨3时46分,忽听手机响起,一看来电显示是“烟草店”。“我的手机和店里警报系统是联网的,哪怕晚上一只老鼠跑过,警铃都会响,手机也会随之响起。”他连忙披衣起床,2分钟后奔进店一看,卷帘门和玻璃门敞开,抽屉被人拉开,1100元现金不翼而飞。
在大门口和店内,潘先生共装了5个红外线监控探头。他连忙调看监控录像,目睹了这名小偷3个多小时内的“忙碌”及狼狈逃离的情景。
“耐心小偷”多次往返
在潘先生的电脑中,记者回看了盗窃全过程。0时36分40秒,一名身着夹克衫、走路跛脚、头顶两边微秃、身高约1.6米的男子出现在镜头中。只见他叼着香烟,站在店门口环顾四周。由于此时行人较多,他站了一会儿便离开了。0时39分,这名男子又一瘸一瘸走来,将烟头一扔,开始撬锁。只见他背对卷帘门坐着,乍看像是走累了歇歇脚,可是双手却拿着一件工具在背后捣鼓着。其间,他几次起身离开,兜了一圈又回到店门口。1时许,右边的挂锁被撬开。
此时,这名男子并没急着撬下一个锁,又离开了。1时53分、1时58分、1时59分,他多次出现在镜头中,但观察之后又离开了。直至1时59分20秒,他再次动手,开始撬卷帘门正中的锁。3分钟不到,这把锁也撬开了。随后,他如法炮制,接连撬开了卷帘门左边和玻璃门上的挂锁。每次得手,他都不急于进行下一步骤,而是离开现场,过一段时间又返回继续。
3时45分20秒,一切准备就绪,他迅速闪进店内,顺手拉下了卷帘门。随后,他拿出小电筒,快步走到柜台后的抽屉边,开始偷盗。3时46分15秒,店内警铃大作,他立即仓皇逃出,沿虹梅南路离开了。“要不是警报及时响起,店里那么多香烟都被拿走,那损失就大了。”店主说。
监控探头常有“收获”
潘先生说,自从在这里开烟草店以来,已经多次被小偷光顾,甚至光天化日下也有人来店里抢香烟。万般无奈之下,2009年底他花了约4000元钱,请人装了一套监控设备,包括5个红外线探头和一个警铃,又将警铃与手机联网。
自那以后,这套监控设备已拍到了10次以上的突发事件,“我那辆电瓶车被盗后,也是通过监控探头找到小偷的。”甚至,探头还拍到过虹梅南路“油耗子”偷油的瞬间。就在1天前,隔壁的成人用品店遭窃,监控探头拍到了小偷的影子。潘先生还将每次拍到的作案者样貌打印出来,贴在店门外“通缉”。
目前,失主潘先生已报案。
本报记者 金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