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9月16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看到就说
贺友直
  贺友直

  9月12日读《文汇报》第6版,在其版面的右下角读到一则报道:绘本“翻”出成人世界真实一页,是说在读者分化、流失,出版业不景气的时代,成人绘本却在书本市场出现了良好势头。问题是:走上绝境怎么办?勇敢者是开动脑筋使用全力开辟新的途径。有些出版社就是从关键问题着手,挖掘出不同类型层次人群最为关心贴切的问题为内容的事画成绘本出版,受到了广大读者群的欢迎。我没见过他们的绘本,猜想也会是小开本的绘画形式易于普及近乎我们过去红极一时的连环画。

  人家能弄出新花样开出新途径取得新生繁荣的成果,而我们为什么不能呢?百思不得其解。回想二三十年前,连环画尚有一口气的年代,曾有编辑鼓动我自编故事作画。这位编辑是有见地的。而我回答是:我只会画故事但无能编故事。编故事是难的,要在纷繁的社会生活中抽剥出能反映生活的某个方面的实质,并用相关的细节铺陈出纷繁动人的情节,从而构成一个感人的故事。这种能力不只是有生活有学问还得有天赋及特有的悟性。关汉卿、曹禺、老舍出现了,但产生一位是极不容易的。再来一个曹雪芹?可能会有,难!

  回想我在职时的情况,出版社年出连环连画,新版加重版上千种,初版印数都会超过十万册。上海人美社连创室画连环画的人上百,来不及画还得向外地组稿。画稿脚本来源上起盘古开天地,中有汉《三国》宋《水浒》,近到《白毛女》《铁道游击队》,不愁没东西画的,我等在职的,有工资可得,有“自留地”可耕(业余创作有稿费收入),可说处于旱涝双保收的优越环境里哪个会煞费苦心去自编故事呢?据我所知自1952年建社以来自编的连环画,恐仅有《老孙归社》一本。

  为何没有走自编这条路呢?我分析不外有以下几个原因:可供改编的来源充足;改编的题材审查容易通过;改编的故事大多是在历史上社会上已被承认的有影响的;最主要的是依靠改编这一来源省心省事省力,恕我说句武断的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产生堕性的根源。

  当今出版社虽改为企业了,但还是国营的,身后有靠山,出书的稿源档案库里还有可挖掘的存稿,就这么过吧,到过不下去时再说。现时我是旁观者局外人,说说轻巧话,毫发无损,不过我真是很关注连环画的存亡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民生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人才/留学移民
   第A09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旅游特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音响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看到就说
那年去遵化
明月二三事
鱼之乐
旭斋狂壶
“承重孙”与“重孙”
翠竹
闲吟集
书法
坚守古老行业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B02看到就说 2012-09-16 2 2012年09月1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