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蟹脚痒。今儿个咱不说吃蟹,咱说说抓蟹。
有的地方蟹农抓蟹时,通常带一个四方塑料盒子,上面没盖儿,抓到螃蟹往里面一丢——不担心螃蟹爬出来吗?有经验的蟹农会告诉你:螃蟹有个习性,喜欢拖别人后腿。如果盒子里哪个家伙想溜,其他螃蟹一准儿来拉它的腿脚,谁都别想爬出去。
不知是巧合还是不幸,人们生活中操持“我不好,你也别想好”的螃蟹哲学的“拖后腿者”,亦不少见。这种小聪明,实在不高明。
最近,我所住的小区新一届业委会上任,针对长期存在的物业不尽责、小区停车难、配套幼儿园开门难等业主关心的小区大事,征求意见、提出方案、投票表决。前期准备阶段虽然也有不同意见,但总体风平浪静,可到了投票表决阶段,波澜陡生。许多业主反映过了投票日都没收到征求意见表,业委会延期和补充投票的通知又因不合规定被紧急叫停。业委会先前踌躇满志想推出的一系列改善措施,就此无限期搁置。
的确,通过业主自治管理一个有着2000多户1万多人的大型商品房居住区绝非易事,任何涉及公共利益和业主权益的动作,都需要谨慎、规范和尽可能广泛地协商。但不少业主不关心、不参与小区公共事务的现实,已经足够让业委会和热心人士挠头,更不要说还有一些业主、一些上届业委会人员在私底下、在网络论坛上,嘲笑、谩骂新业委会成员,制造噪声。他们如此做派,无非是想说:过去业委会做不成的事情,现在业委会也别想做成,大家一起混,最好。
据悉,近年来,尤其是2011年4月《上海市住宅物业管理规定》实施以来,申城小区自治推进的速度相当快。截至目前,本市已成立业委会的小区有7115个,占符合成立条件小区总数的83%,组建率居全国之首。了解业委会成立之难的人,都会对这个数字感到欣慰,也能够理解数字背后相关政府部门与业主们共同付出的辛劳。
业委会成立,还只是实现自治的第一步,让它正常运转并发挥作用,才是更长远的考验。让人难过的是,各小区总有一些乐于“拖后腿者”,不断用无理的语言、消极的行动,挫伤业委会和关心公共事务者的热情。而其最终的目的,恐怕是想自己择机上位。倘若如此,倒是应了一句俗话,一蟹不如一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