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需要评论,观众需要引导。遗憾的是,在观众的选择越来越多样化的今天,电影评介的姿态、样式甚至词汇却没有太多的变化,能公开对影片作出准确评析、对观众看片进行有效指点的声音很弱。
投资商和创作者只想听赞美诗和咏叹调,想着怎么能将观众忽悠进影院;而评论者受种种因素的掣肘,缺少应有的底气和胆识。于是,真实的声音不多,尖锐的批评更少;贴近观众的不多,针对市场的更少;谈特色谈卖点的不多,谈技术谈效果的更少。甚至,连影院大门都进不了的影片也被捧得“花好稻好”。但观众会信吗?尤其是作为电影主体消费群体的掌握着丰富资讯的年轻观众,他们会被左右吗?聪明而挑剔的观众早就明白什么叫“噱头”,什么叫“炒作”,什么叫“忽悠”,他们对这样空洞乏味掺了杂质的评介已经麻木不仁,不屑一顾了。
实事求是、分寸得体、客观公正地评论电影,向观众传递核心的准确信息,浅显易懂、提纲挈领地点出影片的看点和特色,指点帮助观众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理性的评判,大家是欢迎的。电影评析更多的应该是紧紧围绕电影的特性、属性,尊重市场的包容度和观众的选择性,真诚而公允地展开。
真实是电影的魅力所在,真话则是电影评介的权威所在。惟有真,才有人信。我们希望能听到更多真实有力的声音。也期待在这些真实的声音中,市场越来越有序、观众的鉴赏水平越来越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