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开幕第二天,就有有心人作了统计——胡锦涛同志所作的十八大报告中,“人民”共出现了145次。新华社就此发表评论文章说:“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十八大报告其中真意。”
这几天,全国上下都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领会好这一层真意,是要害,是关键。昨天,上海市委书记、市长韩正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当前工作实际,部署抓好岁末年初各项工作。韩正同志在讲话中,花了很大的篇幅,强调必须坚决用更大气力抓保障和改善民生。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就是想人民之所想。那么,人民都在想些什么呢?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习近平总书记在与中外记者见面时说的那段如话家常般平实、却又让人听了心头为之一暖的话吧:“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让人民生活得更好,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也应该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奋斗目标和工作的立足点、出发点,应该成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让人民生活得更好,这看似平凡朴实的目标,内中涵义却并不简单。当前的社会发展,进入了转型期,群众利益诉求呈多元化之态,群众对政府工作和未来生活,有种种新的期盼。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这是各级领导干部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因此,需要用更大气力、更多投入、更细致方式才能做好这项工作,才能做到让群众满意。
让人民生活得更好,各级领导干部当牢记多谋民生之利,这一点,须臾不可忘。要谋民生之利,只有根植于民,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群众当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让人民生活得更好,各级领导干部还莫忘居安思危。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我党面临的“四个危险”——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这些危险目前更加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因此,党员干部必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心无旁骛,奋发有为,才能防止和克服这些危险,提高执政能力。
我们相信,只要全体党员干部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进取、开拓创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就一定能带领人民一起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让人民生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