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养殖户担心央视的报道会直接影响自己养殖的肉鸡的销路,同时他们也无奈地表示,如果不给鸡打抗生素,他们也许会有亏损的风险。
政府检查已展开
山东省是我国最早开展规模化白羽肉鸡养殖的省份。目前每年出栏白羽肉鸡20亿只左右,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出口肉鸡产品约占全国的一半。在山东的很多地方,肉鸡养殖已经成了当地的支柱产业。
胶州市铺集镇的好几个村子都有养鸡场,肉鸡养殖户也很多。昨天,记者来到团埠子村时,这里的养殖户告诉记者,政府部门的大规模检查已经开始。
不打药就要亏损
在鹿家村,记者走进了一间鸡舍,立刻闻到一股扑面而来的臭味。
鸡舍里苍蝇乱飞,卫生条件显然不会太好。此外,为了让肉鸡体重尽快达到出栏标准,基本上所有养殖户都会让鸡舍的灯昼夜通明。“所有的养殖户都会给鸡用抗生素的,只是有的用得多有的用得少而已。”养殖户老张说,“不打抗生素,出栏时鸡的存活率还不到80%,而现在成本很高,基本上要存活率达到90%以上才能不亏本。”
合同养殖漏洞多
养殖户一般会和当地的食品屠宰加工企业签订合同,食品屠宰加工企业定时前来收购他们养的肉鸡。
但央视的报道播出之后,许多养殖户都担心,消费者对“速成鸡”的恐惧是否会影响到自己养殖的肉鸡的销售。
“万一大家听说是山东的鸡,都不要了怎么办?”吴桂明皱了皱眉头。
实际上,合同养殖对于产品的质量控制有很多漏洞,屠宰加工企业很难对养殖户做到完全控制。
“按照规定,出栏前一星期就要停药了。”老张说,“我经常听说有人出栏前两三天还在用药的。收购企业查得不严,就算查出来了,也就是警告一下而已。”
特派记者 吕剑波
(本报胶州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