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阅读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12月2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京音乐:几度曲终人难散(2)
刘畅
  ◆刘畅

  相继离去

  毕慧明师父还俗后当过餐厅经理,待人温文尔雅。六人初到智化寺时,他在胡庆学笔记本上写下“深入其乐,吹出真音,只争朝夕,延音不止”的勉言。而本兴师父,生有两儿两女,却坚持住在寺院里。他最大的爱好,是每晚雷打不动地喝下半斤白酒。微醺之时,他会聊聊自己的故事:小时候出去做佛事应酬,如何因吃不饱多拿本家的馒头;金鱼胡同那中堂家的法事,排场大讲究挺多;还俗后,服从公司安排离开北京去了外地,一呆就是十多年……此时的师父,更像是个失意的父亲。

  但胡庆学几人当时的状况,似乎并未比老人们当年的境遇好上多少。六个人住在九平方米的集体宿舍。放下三张双层床后,就剩下一条能容人过往的窄道了,做饭、烧水、换衣服都得挤着。每人一个月发90元的生活费,吃喝穿用全要从里面拿。正长身体的大小伙子,一顿能吃5个馒头,他们很少买菜,餐餐馒头蘸酱就白开水。实在馋了想改善生活,去买点挂面,煮熟用凉水一过,拌着盐巴吃。衣服基本上没买过新的,连洗漱用品的钱都要精打细算。就连复习唱念乐谱的录音磁带,他们都舍不得买5元一盒的索尼磁带,要去旧货市场淘换5块钱十盘的旧磁带,自己用录音机消声后再用。即使这样,这90块钱依然不够花,还要让家里寄钱过来。

  而最让人心灰意冷的,是当年的承诺(转北京户口),已经越发飘渺。因为经费紧张,哪怕申请几张抄谱用的稿纸和笔,都会经过严格的审批,有时候院方会要求张本兴代笔抄写——怕抄错了浪费纸张。到了1995年的时候,生活费涨到了200多元,可随着六个人步入成年,这依然是杯水车薪。胡庆学决定离开,自谋生路。父母在老家给他介绍了对象,面临成家立业压力的他正打算去学开卡车。

  “当时的北京的哥轻松能挣1000多块。北京市的平均工资也到了500元。”胡庆学解释道,“哪怕在老家的工厂当工人,也能比在这里多挣一倍的钱。”他咬了咬牙,第一个离开了。1996年初,考下车本的他又回来学了一阵——一是因为没有学完,感觉“心里空荡荡的”;二是因为拿下驾照后有半年的见习期,不能开卡车上路,“闲着也是闲着”。到了1996年秋天的时候,剩下的五个人也因为结婚、找工作等原因,陆续离开。本兴师父没有挽留,他也明白,已经到了“留都留不住”的时候了。1996年,胡庆学22岁,他形容自己当时就像一个毕业生,不舍却不得不离开了“他的大学”。

  曾经热热闹闹、响彻笙笛之音的智化寺,就这样冷清下来,又只剩下张本兴一个人守在这里了。这位时年75岁的老爷子,耳背越来越严重了,除非大声冲他喊话,否则跟聋人一样,没有反应了。

  继续活下去

  接下来的8年,6个出走的年轻人,其人生轨迹与京音乐再没了交集。胡庆学当了长途运输司机,一个月能赚两三千元。屈炳庆成为京郊一所工厂的车间主任。屈永增是村子里的泥瓦匠。岁数最大的林忠诚,在北京一家饭店当上了大厨。姚志国在老家开了一家馒头铺。胡庆友则在家务农打零工。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当年的毛头小伙,都已为人父,过上了平淡的日子。

  2003年的冬天,一个突然的电话,打乱了他们的生活节奏。当时胡庆学正在外面拉货,接到智化寺音乐团主任孙素华的电话:“馆里想出一套京音乐CD,本兴先生还是想让你们来排练录音。”没过几天,孙素华拉着张本兴去了屈家营,请6个人回去。“本兴师父让我们赶紧拾掇技艺。”胡庆学摘下眼镜,揉了揉眼,“可我连管子都不知道放哪啦!”他翻箱倒柜一番,找出了当年那把奏管。谱子的录音磁带放在了一个大纸箱里,足有70多盘。抄谱的笔记本已经破烂不堪。兄弟6人重聚在一块,在本兴师父的指导下,大家“复习”、排练,然后录制了4盘CD共39首曲子。录音结束后,他们又回到了家乡,但心里都颇不平静。2004年3月份,孙素华又打来电话:“你们愿不愿意回来?一个月1000多块钱。政协委员已经提案了,要求保护传承智化寺音乐,以后国家会逐步拨款的。”“开车一个月能挣三四千,可钱赚到什么时候是头啊?”胡庆学描述着当时的想法,“还是干点自己喜欢的事儿吧!”

  一个月后,6个人再次回到智化寺。这次,他们不打算再走了,潜心在寺院里排练学习。六人和文博交流馆也签了合同。此时的张本兴已经轻度中风,只能每周在子女的护送下过来指导几次。2006年6月,京音乐与京剧、昆曲一同入选首批国家非遗名录。那段时间,大量的媒体涌入智化寺采访,而胡庆学6人也开始定时向公众表演京音乐曲目。2008年2月份,文化部为张本兴颁发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传承人证书》。他去世前夕,已经躺在床上不能发声。但徒弟几人去看望他时,干瘦的老人的眼睛里冒着光,分明想嘱咐些什么。同年年底,这位执着于京音乐保护与传承的老人,悄然离世。智化寺当年的老僧人中,只剩下毕慧明师父在世,但也已身患老年痴呆症,没有了正常的意识。

  胡庆学几人身上的担子显得无比沉重。几年来,他们也先后收了两批学生。但和当年原因一样,短短的时间里,徒弟们就把师父给“炒”了。为了应对一些演出活动,馆里邀请了一批社会志愿者和音乐学院的学生过来学习,以达到短期内大规模的舞台效果。学生们将“工尺谱”转化为五线简谱再演奏,可以快速地和老师们配合,尽管气势宏大,但胡庆学还是觉得“少了一丝韵味儿”。“现在还是要将京音乐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我觉得,让传承和表演分开来做,未尝不可。”智化寺文博交流馆馆长薛俭告诉《中国周刊》记者。从2010年开始举办的三届“智化寺音乐节”里,多达9人甚至十多人的京音乐表演就是以这种方式排练出来的。“演完了就走了——人家高学历的学生,愿意留在寺里学上几年么?”屈炳庆摇了摇头。

  除了难寻接班人,更现实的生存问题摆在了他们面前。这不仅是京音乐,也是中国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同命运。因为没有正式编制,胡庆学他们的基本工资一直保持在2000元左右的水平。近几年他们多了一项收入来源:一天10元的演出费用——上午三场,下午一场。“一场两块五。”屈炳庆苦笑着说。而一旁的胡庆友调侃道:“现在的泥瓦工,一天能挣160块。”为了解决生计问题,胡庆学常去北京大屯、望京一带的社区为逝者做法事;屈永增则找了份夜间保安的工作;屈炳庆和胡庆友则和一些寿衣店建立渠道,却一年也“等不到几个送殡吹丧的生意”;而大师兄林忠诚,早在四年前就离开了智化寺,做小生意去了。

  “智化寺京音乐属于雅乐,我们希望在传承的同时,保持它的身段。”说到这,薛俭也一筹莫展,“我们也在争取户口和编制,解决传承人的后顾之忧,但条件有限。”而就在刚刚结束的第三届音乐节闭幕式上,一位老领导表示,争取让京音乐进入长安大剧院,和京剧、昆曲同台表演。

  今年10月3日下午的表演,是半年内的最后一次演奏——10月8日以后,智化寺闭馆修葺,2013年5月才重新对外开放。屈炳庆中午喝了点酒。几个小时前,他红着脸开导了一位前来“探讨极乐世界”的大学生:“回去吧,这没有和尚。人死了,才能进入极乐世界。我们都还活着,那就得生存……”

  对于他们今年的最后一次演奏,两位听众给出了截然相反的评价。

  “holy(神圣)。”一位外国女游客想了好半天才形容道。另一位听到半截便离开的中年妇女则说道:“恕我直言,听着有点像丧乐。”

  摘自2012年第11期《中国周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评论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冬令热线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粉碎末日谣言特别报道
   第A13版:粉碎末日谣言特别报道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社会新闻
   第A16版:民生新闻
   第A17版:法治新闻
   第A18版:早间点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中国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国际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文娱新闻
   第A26版:文娱新闻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体育新闻
   第A29版:体育新闻
   第A30版:财经新闻
   第A31版:财经新闻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军界瞭望·人物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专版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品牌故事
   第B11版:好吃/美食大观
   第B12版:好吃/美食地图
   第B13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14版:好吃/酒旗茶垆
   第B15版:好吃/海上寻味
   第B16版:好吃/美食专列
   第B17版:生活之友
   第B18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19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20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23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24版:广告
   第B25版:新民楼市
   第B26版:新民楼市
   第B27版:新民楼市
   第B28版:新民楼市
   第B29版:新民楼市
   第B30版:新民楼市
   第B31版:新民楼市
   第B32版:新民楼市
   第B33版:新民楼市
   第B34版:新民楼市
   第B35版:新民楼市
   第B36版:新民楼市
京音乐:几度曲终人难散(2)
广告
新民晚报阅读B08京音乐:几度曲终人难散(2) 2012-12-20 2 2012年12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