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本版列表新闻
~~~——许平和她的《平儿小窗》
~~~——许平和她的《平儿小窗》
~~~——许平和她的《平儿小窗》
~~~——许平和她的《平儿小窗》
~~~——许平和她的《平儿小窗》
~~~——许平和她的《平儿小窗》
~~~——许平和她的《平儿小窗》
~~~——许平和她的《平儿小窗》
~~~——许平和她的《平儿小窗》
     
2012年12月2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窗含西岭千秋雪
——许平和她的《平儿小窗》
彭瑞高
  ◎彭瑞高

  许平出身于军人家庭,自己后来也成了一名军人:上世纪80年代,她成了武汉部队空军的一名战士。因为这样的经历,可以想见她对这支军队的感情非同一般,那是一种真正“血浓于水”的感情。这种感情聚集在她胸中,流淌于她笔下,不是小儿呢喃、歧路感慨,也不是无常痛惜、世变长叹。她是女作家中难得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的歌者,她在这种感情的抒发和叙写中,胸中有浩歌,平地起风雷;女性温柔只是她的一种底色,军人热血才是她天空中永远的长风高云。

  若干年前的4月28日,边境自卫反击战经过三天血战,解放军终于拿下了老山主峰。旗手把军旗插上高地的那一刻,就已经牺牲了。他的身子呈四十五度倾斜,没有倒下,军旗也没有倒下。“战士向着祖国站立,军旗向着祖国飘扬……”“他的手死死握着旗杆,战地救护队怎么掰也掰不开”。(《4月28日》)这个令人震撼的英雄故事,我还是第一次听到。我一时无法相信,写出这些男性化的、充满阳刚之气的文字的,就是许平。

  许平对英雄的崇拜和礼赞,早已融入她的灵魂。四十多年前,当她还是一个小姑娘的时候,就曾跟着父亲去高桥烈士陵园祭拜先烈。一句“我会再来看他们的”,竟会在新世纪后成为事实。与其说这是对烈士承诺的兑现,不如说这是对英雄的又一次崇高敬礼。(《不忘先烈》)2008年雪灾中的一天,四名日夜维持车站秩序、疲倦到了极点的年轻士兵,身穿雨衣,竟然站着就睡着了。他们的照片上了报,还登在头版头条上。这幅照片在普通百姓心中,兴许会掀起涟漪,但在许平心中,激起的却是对军队、对英雄的崇敬巨浪。父辈跟她讲过故事:战争中有些老战士连夜急行军,疲乏至极,会站着甚至边行军边打瞌睡。时移世易,军队的精神不变;面对英雄的传人,许平从心底喊出了四个字:英雄本色!(《士兵突击》)

  许平对军队、对父辈、对英雄的崇拜是一贯的,其中,她最集中、最努力、最呕心沥血的讴歌,是写她的二姨。大概很少有读者见过“我姨”,也不知“我姨”长相如何,但“我姨”显然是个有着独特气质的女性;许平对“我姨”爱得竟是那样深,以致只要看了她三两笔的描写,“我姨”在人们心目中的样子就会活龙活现起来。“我姨”也是解放军的一名军人,其参加革命的历史就是共和国诞生和成长的历史。在淮海战役中,“我姨”在野战医院工作,有过“一个月几乎天天睡在战士尸体堆里”等传奇性的经历;她的形象,就像《渡江侦察记》里的女游击队长。“我姨”从小就是许平心目中最贴近、最生动的英雄。

  许平写“我姨”,抒发的是年轻一代军人对老一代军人的心声,也是后生对历史、对家族、对英雄、对军队的最虔诚的敬畏。(《我写我姨》)

  《平儿小窗》是个柔弱、女性化的书名,似乎有些“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意思,但小窗之外,有千秋积雪,有铜琶铁板和大江东去。在我看来,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女性之作。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第7届冬令热线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音响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智慧:来自于欣赏、借鉴、汲取
细腻传神的“民国文人侧影”
少儿读物促进会倡导人文阅读
朗达·拜恩新著《魔力》
奇迹集
作家说《牛鬼蛇神》
我十五岁,还不想死
窗含西岭千秋雪
胡适书信选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读书B06窗含西岭千秋雪 2012-12-23 2 2012年12月2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