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性价比?投资与利润之比。
投资黄金,本大利小。投资股市,利大,风险更大,一不小心,“皮夹克进去,三角裤出来”,飞流直下三千点,杨百万变成了杨白劳。在我看来:买书、读书,乃鱼饵之利!一粒鱼饵,换一条鳜鱼,“三角裤进去,连衫裙出来”,赤膊拥抱皮夹克!
如今,“写书不如抄书,看书不如听书,买书不如盗书”!第一句是学术界的投机,最后一句是书贩子的盗版。居中是杜月笙的门槛。杜月笙识字不多,雇人说《三国》,汲取前人智慧。
书的作者,往往是人中翘楚。寒窗十年,煮字泣血,我们坐享其成,花二十多元买一本,相当于月薪四千元(22天计薪)者的一小时工资,却收购了精英们一辈子的心血。二十多元是什么购买力呢?一碗味千拉面,吃了、喝了、拉了、尿了,最后没了。一本书,是鱼饵,永远躺在你的书柜里,比老婆还忠诚,不离不弃,读一遍有一遍的想法,读十遍有十遍的想法,对你的人生与事业均有直接、间接的滋补。与药不同,多多益善,没有副作用。哪怕成为书呆子,一事无成,好比钓鱼,柳下河边,空坐一天,竿竿空钩,但鱼饵还在,渔具还是你的。一墙书比墙纸便宜,比墙纸高雅,而且不折旧,如酒陈而弥香。买书、读书是包赚不赔的营生。
抄书的,升职了;盗版的,发财了;杜月笙,发达了。书是核心驱动力,但写书的却边缘化,依旧两袖清风,吃的是草,挤的是奶。不是奶妈,而是奶牛,奶妈还有甲鱼汤呢!都说知识是力量,事实呢?贩书的发了,写书的人蔫了,说得文言些:瞠乎其后,望尘莫及。
书是被严重低估的优质产品,滞销了自己包销,畅销了就被盗版。写书就是“买了炮仗放给别人听”。终于明白:读书是高尚地剥削,写书是光荣地被剥削。
什么叫机会?当价值背离价格,凹陷出价值洼地,投机(投资机会简称)者不请自到。书就是洼地。写书的是亏损挤奶当按摩,读书的是无限喝奶当喝茶。如果书海是金矿,那么读书就是掘金。
改革开放三十年,对老百姓而言,有两个发财渠道:一是股市,一是房市。我读过《子夜》,故从不涉足股市。因为喜欢上海史,发觉上海开埠100年不到的时间,最有钱的,不是荣氏的面粉、纺织企业,第一批得暴利者是买办,如徐润之流;其后的贩鸦片的沙逊、做木匠的程谨轩、看门的哈同,均投资房地产而成巨富。运用马克思的书来剖析,生产三要素:资本、地产、劳动力。中国人多地少,土地是经济托盘,经济越发达,土地越稀缺,必然越金贵。地产商是种笋的,本大利大,适合拥有第一桶金的;炒房是割笋的,本小利大,适合我辈仅有第一粒金的。于是,我1997年入市,2007年出市,“拖根绳子进去,牵条藏獒出来”。为何只入房市?股市门槛低,聪明人都在里面。相比聪明人,我有些弱智。房产呢,门槛较高,许多聪明人被挡在外面,炒房产的,往往是老板的老婆或者老板的副业,相比之下,我略胜一筹,永远保持相对优势,这叫“田忌赛马”,受赐于先秦诸子。
一本书往往只有一句话让你茅塞顿开,受用终身,前提你必须去读。读书就是沙里淘金,我的心诀:报纸天天读,古书反复读,近乎“敲骨吸髓”。我的书房匾谑称“吸髓窟”。
我做一行赚一行,得益于读书,尤其读史书。丘吉尔说过:“历史看得多远,未来就能看得多远。”读史使人目光高远,让我总能发现先机。对我而言,买书就是铁钩钓金鱼,不亚于美女钓金龟。此金非颜色,乃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