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制中国
为了及时处理阿尔及利亚人质事件,除与印尼总统苏西洛的双边会谈之外,安倍取消一次政策演说和由苏西洛主持的宴会,于19日匆匆回国。
安倍晋三18日与印尼总统苏西洛会谈,双方就经济贸易、安全保障等领域的合作交换了意见。在会后的联合记者会上,安倍发表了以“在法律支配下寻求海洋稳定”为中心内容的“日本与东盟外交5项原则”。日本时事社18日指出,该“5项原则”的内容意在对在钓鱼岛及南海海域主张海洋权益、活动频繁的中国形成强力牵制。
文章称,“5项原则”的内容包括:扩大和巩固(日本与东盟的)普遍价值观、共同维护在法律支配下的海洋、强化经济合作、扩充文化交流,以及促进青年交流。特别是在海洋安全保障上,安倍提出,“由法律支配,而并非力量支配的、自由开放的海洋是公共财产,日方将与东盟尽全力对其进行维护”,他还表示欢迎美国参与亚洲事务。
出师不利
对于安倍这次出访,日本《每日新闻》指出,安倍与三个国家都就经济领域的合作达成一致,战略目的在于通过加强与东盟经济的合作,对安倍政权“重建日本经济”的首要目标形成助力。与此同时,安倍的另一目的就是重启他第一次就任首相时所提出的“价值观外交”,也就是以强化与日本拥有共同价值观的国家的双边关系为主轴的外交战略思想。而这一外交战略是上一届安倍政府所秉持的“自由与繁荣之弧”构想的中心思想,曾被广泛解读为“围堵中国策略”。
至于上述目的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日本媒体纷纷表达了质疑。共同社撰文指出,中国对东盟各国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日本能否取得成果无法预见。《每日新闻》18日也指出,在中国影响力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亚洲各国对安倍的强硬姿态令中日关系日趋紧张抱有担忧。在安倍与泰国总理英拉的会谈中,安倍除了向对方表示出重视日美同盟的姿态外,还称“日中两国必须要进一步构筑战略互惠关系”,试图缓和东盟国家的不安。
此外,受人质事件影响,安倍取消了原本计划在印尼阐述外交基本思路的演讲。从客观因素上讲,安倍此访并不能说“十分圆满”。 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