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阅读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2月2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陈佩斯,为笑而生(4)
余楠
■ 2001年的11月11日,由陈佩斯、朱时茂、伍宇娟、郭凯敏、马羚等一干明星主演的舞台喜剧《托儿》
  ◆ 余楠

  “不回,太遭罪了”

  就在《老宅》问世的2009年,赵本山带着自己的两位弟子出现在年初的央视春晚上。别着发卡、男扮女装的小沈阳操着娘娘腔翻唱反差极大的刀郎和阿宝二位高音歌手,成为当晚最耀眼的明星。当初因为东北方言数度被春晚拒之门外的二人转艺人赵本山,通过电视媒体的强势传播,终于将东北方言和二人转推广至全国。除极少数的几位之外,当时的他基本已将东北最优秀的二人转艺人全部收编至麾下。亮相春晚的作品名也呼应着春风得意的赵家班掌门无敌的风头:不差钱。

  在陈佩斯作别春晚之后,进入新千年的小品舞台彻底属于赵本山。从1999年开始,只要他上春晚,语言类节目一等奖从未旁落。除了“山丹丹”组合的“白云黑土”,《钟点工》《卖拐》《卖车》《心病》等几乎所有赵本山作品都在拿当下人际关系作文章。赵本山小品一枝独秀之下,辉映的正是语言类节目乏善可陈和春晚品质及影响的日渐式微。“陈佩斯还回来吗?什么时候回来?”每到岁末,这个话题总会从公众心头浮上媒体的版面。

  “我哪儿也不去,我就在这儿最舒服。”敲锣催场时,陈佩斯会指着自己置身的剧场,告诉现场的观众。

  离开春晚至今,陈佩斯一共推出了5部舞台作品,全部赢利,首部作品《托儿》的票房甚至超过4000万元。“所以我们才会走得很稳,要不然像佩斯这样执着,我们必须得有一定的财力打底,才能把公司做到今天这样。我们数量并不多,但稳定的质量和佩斯的品牌,让我们获得了这个回报。”经纪人刘葆彤说。

  在沈阳的一次演出中,某家报纸做过一次读者见面会。一位年近八十的老太太眼含热泪地告诉陈佩斯:您是人民的艺术家,您就算不回春晚,也应该上电视,让我们这些惦记您,喜欢您的观众可以看到您。老人可能很难理解,陈佩斯上不上,已经不是一个演员个人的问题,它事关一个公司的整体运营。

  2011年,首次出任春晚总导演的哈文希望邀请陈佩斯复出,也被他婉拒。

  “有些东西是天然的,你用不着调和。你干嘛跟别人去争去,我不跟他争。我做我的事,人家做人家的事。在我们这一行里头,能够得着他们的人才有命题作文,我没有命题作文,我是自我边缘的人,所以别高看我了。”陈佩斯说,“自由是动物的天性,追求自由也是动物的天性,我只是天性未泯而已。艺术不是要改造人的灵魂,人的灵魂也不能被改造,你要泯灭人的天性,按照你的意愿去做,凭什么?人有基本人权,你为什么要随便改造呢?别人的意念和意志,你得要尊重。在我这儿,艺术家是服务生。你去为人民服务,他需要快乐你要给他快乐,需要悲伤你要帮他疏导,有点闲得没事的你给他惊悚。”

  “别再聊春晚了好吗?我特别不想再说这些。”陈佩斯说。不光他找到了让自己最快乐的事,搭档朱时茂如今也在电影圈过得自由自在。2012年12月6日,在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主办的“吉祥欢乐,电影贺岁——北京贺岁影片推介会”上,3部推荐影片分别是:成龙执导的《十二生肖》、徐峥执导的《泰囧》和朱时茂执导的《爱情不NG》。

  在陈佩斯记忆里,有件怪事一直让他不解。“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人平时睡眠质量很差,但就是每年春晚直播开始,一听见那片头音乐,我就困得不行。真的,这是真事儿。困到眼皮快睁不开。”在直播现场的过道里,有简易沙发,演员们的羽绒服一堆一堆到处都是。陈佩斯每次都会找一个角落,钻到一堆羽绒服里,蒙头就睡。醒来跟朱时茂对一遍词,然后就上直播。

  躲在那一堆羽绒服里啥感觉?“特暖和,真的。”真的不会再回去了?“不回,太遭罪了。”

  想吃喜剧这碗饭

  姿态一定要低

  “扣工资!”在一次演出前开锣的时候,陈佩斯发现一位工作人员引座时出错,这样向观众打趣,观众席里迅速传来阵阵笑声。

  “一听说扣工资,大伙就乐了。为什么呢?因为有人倒霉了!这就是喜剧的真谛,喜剧一定得有人倒霉。”又一阵大笑从台上传来。陈佩斯信手拈来,随时随地都能让人置身他的喜剧讲堂。

  “他是真爱喜剧,我认识他这么多年,他最喜欢干的事,就是一个人陷在喜剧里头琢磨。”白玉说。

  喜剧的秘密,就在这些日积月累的长久思索中,一点一滴地被揭开。“《吃面条》、《拍电影》是因为‘不知情’,不知道拍电影是什么样;《胡椒面》因为误会,一个角色小气,另一个误会,以为那是公用的,还是‘不知情’,但是‘不知情’的人给知情人造成了‘窘境’;《警察与小偷》是‘误会’,《王爷与邮差》是‘差势’;赵本山的帽子,陈佩斯的光头,都是‘差势’……”在“大道喜剧院”的课堂上,胡须花白的陈佩斯把这些多年的创作心得如数倒给年轻人。

  “陈佩斯填补了我们戏剧界的一个空白。‘大道喜剧院”老师、中央戏剧学院教授麻淑云说,“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居然没有一个专业的喜剧院团。在组建喜剧院这件事情上,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了。”

  不同于中戏的学历教育,大道的喜剧学员班是一个“团代校”式的短训班。学员不要求专业背景,只要喜欢喜剧表演都可以报名。在两个月的时间内,他们会集中突击形体、台词、喜剧理论等等众多课程。结业后的优秀学员会参与大道喜剧院驻场作品《老宅》和《阳台》的演出,因为演员的年纪远低于陈佩斯自己参演的版本,所以学员版又称青春版。

  “他们中间还会有淘汰,要选出最好的喜剧种子。”陈佩斯说。

  “陈佩斯太矜持,他一肚子对喜剧的见识和干货,但是非常低调。”麻淑云透露,尽管收取学费,但学员班至今都在“赔本赚吆喝”。“他是真的在做喜剧,是严肃的喜剧艺术,而不是一种很快被遗忘的娱乐产品。陈佩斯完全有能力吸引到财团或者政府的支持,把大道经营成像日本四季剧团那样的世界级的剧团。”

  “各位将来可能会有发达的那一天,如果还想吃喜剧这碗饭,姿态一定要低。你要让人们永远能看到你,能俯视你,就是最佳的喜剧人状态。当红了,千万别保镖前呼后拥,这些会在生活上消解自己,这可能意味着艺术生命的结束。起码要伪装得像平民,这是我们的职业精神。”在课堂上,陈佩斯这样告诉下面那些年轻人。

  2012年夏天,陈佩斯以演员身份再次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不过不是在话剧厅,而是在歌剧厅,参演作品是大剧院复排的约翰·施特劳斯经典轻歌剧《蝙蝠》。陈佩斯扮演的狱卒从出场到谢幕,始终都让剧场内充满笑声。

  “喜剧是平民的艺术,喜剧是平等的艺术。从清朝开始,人们对喜剧的理念就是‘渡人’,渡人到快乐的境界。所有宗教终极的目的就是渡你到快乐的世界。喜剧也是。”锣过三巡,《老宅》的演出终于要开始了。

  掌声中,59岁的陈佩斯退场。年轻人,上台了! 

  摘自2013年第4期《南方人物周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早间点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阳光天地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彩票看点
   第B01版:军界瞭望周刊
   第B02版:军界瞭望·人物
   第B03版:军界瞭望·兵器
   第B04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我家厨房
   第B12版:好吃/吃遍中国
   第B13版:好吃/美食大观
   第B14版:专版
   第B15版:专版
   第B16版:广告
陈佩斯,为笑而生(4)
广告
新民晚报阅读B08陈佩斯,为笑而生(4) 2013-02-21 2 2013年02月2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