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焦点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2月2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镇管社区”小马拉大车
解难题需上下齐努力
  受到一些制度设计的先天性限制,“镇管社区”运作起来有些力不从心。其中最显著的问题在于,大型居住区居民从市区的蜗居搬到市郊宽敞的新家,对社区环境及管理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刚启动城市化进程的市郊新市镇会不会措手不及?更何况,镇里就这点家底,能应付人口导入后陡然增加的开支吗?

  以航头镇为例,经过100多年发展,现有居民12万人。大型社区建设如火如荼,农田被大片高楼取而代之,三五年内,从市区搬来的新居民将达到20万人,与此同时,巨大的市场需求又会吸引大量外来人口。新增人口预计会数倍于本地居民。

  导入人口虽带来潜在经济效益,但从短期来看,纯居住社区给镇里带来的财政收入基本可以忽略不计,镇财政却要因此增加相当可观的开支。按每5千至1万人设立一个居委会的比例计算,大型社区航头基地需要设置20至40个居委会,每个居委会如设置5名工作人员,就要新增一两百名社区干部。此外,还需增加警力、联防、清洁等人员,这些开销都要从镇财政支出。

  航头镇现有1.1万名老人,每年光给老人发红包就要用去595万元。人数其实并不算多,慰老工作做得比较“惬意”。据预测,未来导入的20万人口中,多数将是中老年人。已入住的居民中,有人为了享受慰老、大病补贴等政策,将户口迁到了航头镇。倘若将来新居民们都把户口迁入,红包还发不发得起?没人拍得起这个胸脯。

  类似担忧在各大型社区普遍存在。

  2011年,市人大代表在嘉定江桥镇大型社区基地的金鹤新城调研时,当地管理人员就坦言:“现有2.8万人签约入住,庞大的日常管理成本已使基层政府感到,拉不动这辆马车,如果规划导入的5.2万人全部到位,每年的日常管理费用将很难承受。”

  市人大代表提交的《关于促进大型居住社区可持续发展的调研报告》指出,地方政府承担着大型社区的前期动迁、配套设施建设和属地化社会事务管理,但财政转移支付标准偏低,难以平衡庞大的日常管理费用。代表建议,大型社区建设要跳出固定思维,纳入全市城乡建设体系统筹考虑,使其不仅“落地”,更要“生根”。

  新居民在新家园“幸福居住”,需要“上下两头”齐努力。有关部门已在考虑提供各镇一些财政支持。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镇管社区”的操作者们正期待相关方案尽快明确。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早间点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阳光天地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彩票看点
   第B01版:军界瞭望周刊
   第B02版:军界瞭望·人物
   第B03版:军界瞭望·兵器
   第B04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我家厨房
   第B12版:好吃/吃遍中国
   第B13版:好吃/美食大观
   第B14版:专版
   第B15版:专版
   第B16版:广告
房子面积大了,还要“幸福居住”
“镇管社区”小马拉大车 解难题需上下齐努力
新民晚报焦点A05“镇管社区”小马拉大车
解难题需上下齐努力
2013-02-21 2 2013年02月2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