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之年还在舞台上活跃的李光羲,是我国歌坛重量级的、声音最漂亮的男高音歌唱家。他在歌剧艺术领域里,建树颇丰,塑造过众多经典角色,也留下过不少难忘唱段。
我结识李光羲,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时,中央歌剧院派出楼乾贵、李光羲、李晋纬、苏凤娟、李浮生、官自文、李丹丹等著名歌唱家的最强阵容,进行全国巡演。首站上海就引起轰动。在当时的红都影剧院(今百乐门舞厅)连演七场,场场爆满。
我的近邻、又是多年一同学习声乐的王惠英,是这台音乐会唯一的上海籍演员。此时的她,已成长为中国排演的歌剧《卡门》的饰演者。缘于这层关系,我得以和她二哥王健良,能天天泡在剧场后台看演出,与心仪的歌唱家们拉家常、交朋友。我胞弟还挎着工具包,给每个演员剪影留念。
李光羲与我二舅是同道好友。他和蔼可亲、没有一点大家的架子。因此他和我结下了忘年交,并持续至今。我向他讨教歌唱中的疑难问题,他给我讲述人生的往事、歌唱的理念和体会,使我受益匪浅。就在他们离沪前夕,我还邀请王惠英、李光羲等歌唱家们去我关系特好的“上海照相馆”拍橱窗样照。多年后,我与李光羲相见,他还提起那事,并告诉我,那次拍的几组人像照中,有几张是他一生中最满意的,已用在了自传、CD和唱片专辑的封面上了,并希望我能把底片要来……
自幼就显露歌唱天赋的李光羲,因为一次在家乡天津观看了郭兰英主演的歌剧《白毛女》后,就深深迷恋上了歌剧表演。他在1954年毅然放弃了舒适的工作和高薪,报考中央歌剧院。虽然,李光羲从未有过系统的声乐和表演的专业学习,但他浑然天成的好嗓音,尤其是金子般通透的高音和俊美伟岸的形体,给了考官周巍峙、塞克、刘炽、张权等音乐家以很大的震撼。
刚进歌剧院那阵,李光羲只是在《草原之歌》《刘胡兰》中,演群众唱合唱。有一次,担任《草原之歌》序幕领唱的演员病了,临时由李光羲顶替。想不到,小试牛刀后他就让领导和同仁刮目相看。
1956年,剧院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开始排演新中国第一部西洋歌剧《茶花女》。作为还在学习中的青年演员李光羲,被安排饰演剧中男一号阿尔弗莱德的C角。虽然不是主要演员,排练的机会也不多,但李光羲肯用心、很执著,把角色的唱段、表演,甚至人物内心的独白,都研究到位,把握透彻准确。俗话说,机会总留给有准备的人。快公演时,剧院领导和苏联专家一同观看三组演员各自的表演后,决定破格由李光羲担当首演和以后重要场次的演出。此剧的成功,使李光羲声誉鹊起,也奠定了他在中国歌坛的地位。打那后,《奥涅金》《货郎与小姐》及《阿依古丽》《第一百个新娘》《夺印》等中外歌剧中,李光羲都担纲主演并有上乘表演。
在歌剧舞台有骄人成绩的李光羲,更是在1964年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选拔中,力挫群雄、脱颖而出,与张越男成功合作演唱了《松花江上》。
李光羲在近一个甲子的从艺生涯中,出访过五大洲的几十个国家,为祖国争得很大的荣誉。他首唱的《牧马之歌》《北京颂歌》《远航》《周总理,您在哪里》《祝酒歌》《鼓浪屿之波》等一大批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激越动人,也深深镌刻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