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书说,中国始终不渝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防御性国防政策,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争霸,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军事扩张。中国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寻求实现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
系统介绍和平时期如何运用武装力量
这是自1998年以来中国政府发表的第八部国防白皮书。与以往综合型白皮书不同,这是第一部专题型国防白皮书,对和平时期中国如何运用武装力量进行系统介绍。
白皮书指出,中国仍面临多元复杂的安全威胁和挑战,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维护国家统一、维护领土完整、维护发展利益的任务艰巨繁重。
白皮书说,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坚持以下基本政策和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立足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树立综合安全观念,有效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深化安全合作,履行国际义务;严格依法行动,严守政策纪律。
专业技术兵种在陆军中比重超过70%
一度为军事机密的中国陆军集团军番号揭开神秘面纱。16日发布的《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白皮书,首度公开了陆军全部18个集团军番号。
“这体现了中国军队的开放、透明和自信。”参与白皮书撰写的军事专家张露说。
“陆军集团军是集步兵、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防化兵、电子对抗兵、航空兵等诸多兵种组成的战斗部队。”军事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研究室主任郭志刚介绍,从以步兵为主的军到多兵种合成的集团军,这一演变正是中国陆军现代化进程的缩影。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军队一度达600万。随着国家转入和平建设时期,中国军队先后经历10次成建制裁军。“历次裁军均以陆军部队为主。”郭志刚说。
与军队规模缩减相对应的,是部队战斗力的不断跃升。1985年,中国军队在百万大裁军的同时,组建由多兵种组成的集团军,并进行机械化集团军试点,陆军部队结构发生战略性变化。
“陆军结构脱胎换骨,步兵不再唱主角。”张露说,“陆军航空兵、特种兵等专业技术兵种进一步加强,目前在陆军中的比重已超过70%。”
今天的中国陆军,积极推进由区域防卫型向全域机动型转变。白皮书指出,陆军加快发展陆军航空兵、轻型机械化部队和特种作战部队,加强数字化部队建设,逐步实现部队编成的小型化、模块化、多能化,提高空地一体、远程机动、快速突击和特种作战能力。
作为中国陆军的精锐力量,集团军已成为具有强大火力、突击力和高度机动能力的合成部队。郭志刚认为,这为部队能打仗、打胜仗奠定了基础。
地域广阔,军队保持适度规模完全必要
总员额为230万的中国军队,是当今世界上人数最多的军队。
“中国地域广阔,军队保持适度规模完全必要。”张露说,“中国军队会继续在精干、联合、多能、高效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白皮书说,中国武装力量的根本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着眼维护和平、遏制危机和打赢战争,保卫边防、海防、空防安全,加强战备工作和实战化演习演练,随时应对和坚决制止一切危害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的挑衅行为,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白皮说指出,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中国武装力量的重要任务。中国武装力量服从服务于国家改革发展大局,积极参加国家建设和抢险救灾,依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努力保障国家发展利益。
白皮书还专门辟出章节,阐述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白皮书说,中国武装力量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致力于同各国加强军事合作、增进军事互信,参与地区和国际安全事务,在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积极作用。白皮书介绍了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参与国际灾难救援和人道主义援助、维护国际海上通道安全和中外军队联演联训的情况。
(综合本报驻京记者王亦君和新华社记者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