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新视界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5月1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名字和房子,都是上海制造
曹刚 张龙
■ 小中德出生在帐篷医院里(资料照片)
5岁“地震宝宝”方中德 2008年5月出生
  特派记者 曹刚 文 张龙 摄

  那个灰色五月的最后一天,都江堰中德红十字会野战医院,传出一阵男婴啼哭,打破灾区略显沉重的气氛。新生儿的父母来自都江堰市蒲阳镇双槐村,全家都没到过上海,却和上海结下了奇妙缘分——儿子的名字是上海专家起的;新家是上海援建者设计建造的。

  临时借了医院名

  2008年5月31日上午7时,小中德突然在妈妈张燕肚子里变得不安分起来,3小时后,他呱呱坠地。那一天,中德野战医院刚刚具备手术条件,便诞生首个“地震宝宝”。

  帐篷里,中德专家通力合作,小心呵护方中德来到人世。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丰有吉来到病床边探望,闲聊时问起:“孩子取名了吗?”

  “我们早想好了,叫方万阳。”张燕笑着说,“专家提议,宝宝是中德医院接生的第一个孩子,不如就叫‘中德’。”她没怎么犹豫,点头同意。

  小家伙顺利降生,着实不易,尚未出世便陪着妈妈吃了不少苦。

  5年前,张燕25岁。大地剧烈震颤,她挺着大肚子,哭着冲到院子里,不敢继续乱跑,生怕被坠落重物砸到,有个邻居就是这样不幸遇难的。

  第二天,谣言四起,说有更强地震来袭,她又闷头跟着全家往山上奔,直到筋疲力尽,昏倒在半路。所幸母子平安。抱着宝贝儿子,从野战医院回家,只不过是从一个帐篷换到另一个帐篷。

  告别泥泞搬新居

  对人生最初13个月,方中德自然毫无印象。

  他不知道,自己出生后一直和父母蜗居在田间帐篷,家人临时搭建而成。他穿着开裆裤,咿呀学语,满地乱爬。地上,没放玩具,没装地板,也没铺水泥。倒是有泥,泥泞的泥。

  他不知道,紧随而来的炎夏,闷热潮湿,自己饱受湿疹困扰,父母四处求医,终摆脱病魔纠缠。2009年初夏,他总算告别帐篷,搬进镇上的水泥房租住。“房子原先是车库,比较矮,但比帐篷的条件好多了。月租350元,不算贵。”张燕回忆说。

  他也不知道,临搬家前满周岁,父母苦中作乐,坚持宴请亲友,热热闹闹摆了12桌,为他庆生。地点就选在空旷的田间地头。

  方家真正的乔迁之喜,在2011年9月,搬进壹街区——上海对口援建都江堰规模最大、功能配套最完善的安居项目。15个小区分布其间,巧妙结合川西风貌与里弄风情。

  按征地补偿政策,每人可分得35平方米住房。方中德全家5口人,他和父母分到一套105平方米,爷爷奶奶住另一套70平方米。

  养鱼种花美酒香

  走进壹街区,恍如回到上海。最鲜明的上海标签,是19座桥,以本市19个区县命名。

  小区旁,蒲阳河水缓缓流淌。晚饭后,小中德常跟家人去河边散步。河水还被引入上海援建的景观河与人工湖,如一双手臂,将壹街区拥入怀中,好似上海与都江堰,亲如一家。

  父亲方旭在建筑工地当水电工,新房铺地砖、做水电,都自力更生,能省两三万元装修费。

  顶层复式新家,户型虽不正,但精心打扮后,温馨淡雅,和许多上海人家别无二致。客厅里,一坛自酿葡萄酒还剩小半,凑近时,飘出淡淡果香。

  沿旋转楼梯拾级而上,亮点藏在楼顶露台。鱼塘占据一角,鱼儿绕假山畅游,点缀喷泉灯光,是方中德钟爱的小乐园,他每天上楼按时喂鱼。狭长的小花圃,空间被充分利用,栽有葡萄、草莓、猕猴桃3种果树。浇水的任务也归方中德。

  花圃边,他随手摘下一朵蒲公英,小嘴一撅,雪白绒球随风漫舞,在震后5年,阳光明媚的下午。

  乡野炊烟成回忆

  新生活伴随着连串惊喜,也附带一些烦恼。

  张燕地震后专心在家带孩子,去年再就业,当商场营业员,早晚两班倒,全年无休。告别相夫教子的生活,实属无奈。

  震后百废待兴,工地如雨后春笋,牵着方旭四处奔忙,每月进账四五千元。后来,项目逐一竣工,城市越变越美,他却日益清闲,收入减半。

  以前住农村,生活开支小。用水,井里抽;做饭,有土灶;自家种地、养猪,伙食开销也省。

  回望家园,乡野炊烟成回忆,老村换新颜,已被人工湖与环湖绿地取代。

  小中德活泼机灵,小区里见熟人便打招呼。看到记者的专业相机,他调皮地问:“我能上电视吗?”张燕最近花200多元,买了一部二手卡片机,记录儿子一颦一笑。

  “小蝌蚪,摇尾巴,游来游去找妈妈。妈妈妈妈你在哪? 游来一只大青蛙。”念儿歌时,小家伙摇头晃脑,惹人捧腹。他喜欢玩轮滑、看卡通、打游戏。玩《植物大战僵尸》,得心应手;看《喜羊羊和灰太狼》,一集不落。“他挺懂事,从不和小朋友争吵打闹。”张燕想让儿子学跆拳道、学跳舞,“但那都是以后的事,现在只需要他快快乐乐地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广告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民生新闻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招生培训/人才专版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新视界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音乐音响/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谈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1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6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名字和房子,都是上海制造
新民晚报新视界A14名字和房子,都是上海制造 2013-05-12 2 2013年05月1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