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5月1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座城市的记忆
林中洋
  林中洋

  也许是早春的缘故吧,伊斯坦布尔的大街小巷还残留着冬的味道,虽然有阳光照在身上,但那光线显得有些苍白,使周围的人与物都有了逆光的感觉,在这样的黑白光影里,我可以感受到帕穆克在《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中所描写的那种情境与氛围,就应该是这样的——一座黑白的城市。

  帕穆克笔下的伊斯坦布尔,是一座在现代化的进程里苦苦寻找着自己的文化定位的城市,旧日帝国的辉煌已经不再,新的共和国在寻求西化的过程中不断地丧失本土文化的根基。

  我不知道,现在的伊斯坦布尔是不是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但是走在这座城市的街头,却可以时时感受到这里并存的各种对立与交融——它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大街上有全身素裹、戴着头巾的穆斯林妇女,也有穿着短裙皮靴、把头发染成各种颜色的潮女;老城区的埃及市场里,堆成一个个圆锥形的调料诉说着来自一千零一夜的故事,金角湾对面的独立大街上,却有着欧洲最精致豪华的购物中心;当然,伊斯坦布尔既是欧洲的,也是亚洲的,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跨越两大洲的城市。

  这样的一座城市在历史的转型时期曾经不知何去何从,似乎可以理解。随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解体和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的成立,在西化的进程中,人们开始摒弃自己原有的传统与文化,但是在打碎了一个旧世界之后,新的道路到底在哪里?有些人在民族主义中寻找慰藉。1955年,因为塞浦路斯的纷争,伊斯坦布尔的土耳其人打砸抢了独立大街附近所有希腊人的店铺与住宅,而这些希腊人,正是在这座城市还叫君士坦丁堡时候的希腊人的后裔。在帕穆克的笔下,这个时期的伊斯坦布尔,被一种叫做“呼愁”的情绪所笼罩,在无所适从的惶惑里,人们显得对自己城市的过去与未来都漠不关心。

  在如今的伊斯坦布尔,感觉不到“呼愁”和迷惘,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并行发展,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和平共处,在老城区穆斯林的聚居区,到了祷告时间,各个清真寺的塔台上就会传出响亮的召唤信徒们祈祷的诵经声……

  伊斯坦布尔不仅在地理上,也在文化上做到了东西合璧、相辅相成。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广告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民生新闻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招生培训/人才专版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新视界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音乐音响/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谈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1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6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一座城市的记忆
姚主教路的电车轨道
静夜思
夜读龚自珍《病梅馆记》梦语
既来之则安之
和母亲闲聊
千树桃花一壶酒
新民晚报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B02一座城市的记忆 2013-05-12 2 2013年05月1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