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中午12时50分
深圳机场登机“回家”
10日中午12时50分左右,从深圳飞来的ZH9723次航班缓缓降落在南通兴东机场,53名乘客依次走下舷梯。这其中就有林琼芳。58岁的她家住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青居镇。20天前,她从南充乘坐飞机来到深圳,帮忙照看因生病而手术住院的儿媳。在儿媳病情好转后,林琼芳便准备回家照料田地。
直到背着双肩包走出南通兴东机场,这位一辈子很少出门的农妇也没有发现,她已经到了一个从来没听说过的陌生城市——南通。
同一路名同一公交
林琼芳走到兴东机场外广场,一群揽客的出租车司机围了上来,得知她要到市区,有人开价40元,也有说只要20元。但林琼芳还是感觉太贵了,准备坐公交车回家。她便向在路边执勤民警询问去市区怎么走,民警热情地告诉她坐611路可到市区。“南通机场和我们南充机场的规模差不多,我以为是到家了。”林琼芳说。
乘坐611路公交车在南通市区的终点站下车后,她发现有点不太像南充,但她依然认为没错,因为自己面前的马路就叫“人民路”,公交站台上还有个4路车标志。在南充,也同样有一条“人民路”,自己也是乘坐4路车回家。
话语不通六神无主
但当她乘坐的4路公交车经过南通长途汽车站时,她却发现这个汽车站并不是自己家乡的嘉陵汽车站,这才有点着急。向公交车司机询问,因为不会说普通话,司机听不懂她的四川方言。直到林琼芳拿出身份证,司机看后才告诉她:“你坐错飞机了!这里是江苏南通,不是四川南充,差远了!”
林琼芳焦急地向公交司机询问:“南通离南充有多远?”得到的回答是“很远,坐火车至少得一天一夜。”这让林琼芳一下子呆住了,“感觉到眼泪就要流下来了,吓得六神无主”。
稍微定下神来,她只好背着包重新换乘公交车再回到兴东机场。此时,已是下午4时多。机场当班的运输服务部副经理陈永红发现,中午在机场徘徊的这位年长乘客,怎么又回来了?
11日晚上7时50分
帮她订上回家机票
原来,10日林琼芳从深圳飞南充的航班,是她在深圳打工的女儿托朋友帮母亲在网上订的。或许是“南通”和“南充”两座城市的发音太相似,又都和深圳互通航班,这才诞生了一张错误的机票。当天上午,林琼芳在深圳机场用身份证办理登机牌时,也没有看登机牌上的到达城市,便阴差阳错地飞到了离家乡南充有1700多公里的江苏南通。
陈永红了解情况后,一边安抚林琼芳的情绪,一边帮助联系其亲人。远在深圳的女儿帮母亲买了一张11日从南通飞成都的机票。但此时,林琼芳的身上只有女儿给的400元钱,这些钱是她带回家买肥料的钱。
陈永红一直劝慰她不要担心,机场一定会照料好她,保证让她安全返乡。林琼芳这才稍微放下心来。随后,南通机场把她免费安顿到机场旁边的宾馆住下,昨天中午,工作人员还特意将她接到机场食堂,吃了一顿工作餐。
成都航班充满温馨
考虑到南通飞到成都,即使航班正点到达,也要到夜里10点多,再转乘火车多有不便。南通机场便和成都机场的地勤人员取得联系,请他们代为林琼芳安排宾馆入驻,并提供去火车站的乘车路线。昨天下午,机场工作人员还早早地将林琼芳接到机场,为她填写了《特服旅客乘机通知单》,请机上乘务员予以照顾,并在抵达成都后,将她护送给地勤人员,做到无缝对接。
热情的机场工作人员还准备了一份南通特产,有脆饼、麻糕等,送给这位和南通意外结缘的乘客。此外还提供了她在成都的基本食宿费用。
昨晚7时50分,飞往成都的航班登机。陈永红将这位特殊的乘客护送到飞机上,交给航班乘务长。就要告别南通了,林琼芳眼含热泪,拉着前来送别的陈永红的手始终不愿松开,不停地重复着感谢的话。
今年已有四人错飞
记者了解到,仅今年以来,林琼芳已是第四位原本飞南充的乘客错飞至南通了。南通机场运输服务部副经理陈永红说,自从南充机场2004年开通以来,几乎每年都有乘客错飞至南通。
因城市名读音相似,造成的“误飞”现象并非罕见,比如“南京”和“南宁”、“徐州”和“衢州”等。陈永红说,因发音不准飞错城市的旅客,以不经常乘坐飞机、普通话发音不准的老人、民工为多,或者是请别人代买机票时出错。
据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