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 妍
休息在家,快递员送货上门,上下打量了我一番,“差点没认出来……”关上门跑到镜子前一看,不禁也被自己吓一跳,蓬头垢面,不修边幅,还戴着一副泛着油光的眼镜,和外出时的形象相去甚远——还好,能看到这模样的,除了家人,就只有快递员了。
生活中,不化妆绝不出门的大有人在,有些朋友甚至从未在外人前显露过“本来面目”。英国的一家美容电视频道,曾对1000名英国妇女进行调查后发现,40%的女性承认“自己不化妆,绝对不会出门”。有受访者认为,“自己不涂口红就好像没穿衣服”。而大部分受访者说,自己在家时,就会呈现最“邋遢”的一面,有人甚至因为卸妆之后“没有眉毛”而吓坏同床共枕的丈夫。
脸面当道的社会,人们对于外在形象的要求越来越高。尽管男人们都说喜欢天然美女,但在“经过修饰的美女”和“天然丑女”之间,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前者。在这种趋势下,越来越多女性都对“化妆后的自己”感觉良好,一旦看到“真实模样”就会感到局促不安。这就好像喝咖啡上瘾的人,一旦不喝就会感到疲惫和乏力。
化妆或喝咖啡,包括其他行为,一旦重复多遍,就可能需要通过缓慢增长剂量来维持同样逐步增长的满足感。这种依赖性所带来的后果就是,一旦停止这种行为,短期内无法适应这种改变。
台湾的综艺节目很喜欢找女艺人当场卸妆,大部分人卸妆后被贴上“判若两人”的标签,让人惊呼“认不出”——也难怪,她们自己或许也早已不习惯以真实脸面示人了。
不过,相比化妆,更恐怖的其实是伪装。丑陋在华丽的伪装下变得完美无瑕,罪恶在金钱的伪装下变得正义直白。有的人一旦戴上一副可以伪装自己的完美面具,就整日在这副面具的遮盖之下苟且生存。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偶尔会帮助,偶尔会伤害,偶尔会算计,或多或少要戴着面具生活,但就像毕淑敏在《幸福的七种颜色》中所说的,“一个人若是在家里都不能扒下面具,赤裸裸做人,那才是大悲哀。”所以啊,我们需要经常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的脸,是不是还保留了原来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