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观“时代肖像30年展”后思考
~~~观“时代肖像30年展”后思考
     
2013年09月14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狂放自省与笑中带泪
观“时代肖像30年展”后思考
梁依云 董鸿景
■ 画上的年轻人欢呼雀跃,似乎引起了看画的同龄人的共鸣,不同的时代丝毫不影响青春的澎湃
■ 陈丹青油画《泪水洒满丰收田》展现了毛泽东逝世让正在耕作的藏民们悲痛不已的真实场面
  ◆ 梁依云 文 董鸿景 摄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成果也在纷然呈现。包含了绘画、雕塑、装置、影像和摄影等多种表现形态,无论是横向的时代内涵,还是纵向的历史变革,都真实地让人们看到当代中国艺术最真实的生存状态。

  站在巨人面前 也可展望梦想

  还没进展示厅,门口一位跪在地上的“巨人”就让所有参观者停下了脚步,虽然他埋着头,但他钢铁般的身躯中蕴含着的狂放与自省,让人有种笑中带泪的感觉。这是艺术家岳敏君的不锈钢雕塑《弯曲的维度》,作为“玩世现实主义”经典代表之一,他的这件作品被安放在入口处“迎宾”,似乎正预示着这场名为“时代肖像”的大展,会让我们看到中国当代艺术的惊人力量。

  或许是场地限制,也或许刻意为之,进入了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时代肖像——当代艺术30年”展厅,两件大型装置作品也同样是震撼登场,两件风格迥异的作品——谷文达的《联合国——人间》和张洹的《知天命》各居一隅,满满占据了整个前厅。前者看似像顶灯装饰般飘逸古朴,实则是由世界各地收集来的人类头发制成的人发砖、人发毯和人发帘制作而成,这样的创意组合让人看到“跨国”并不意味着隔阂和冲撞,当不同民族的多元性融成一体也可以是唯美、和谐的,表达了艺术家对人类整体终将结合成“一种全新的民族身份”的展望;后者则用高达7米、被毛皮包裹着的巨大雕塑,展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理震撼力,以人兽混合的姿态和一种近乎残酷的态度,表达了当代人荒谬的存在感。两件作品不约而同地利用了特殊的综合材料,将个人的当代观投射到作品中,让人看到了中国当代艺术家对社会的关注以及深沉的思考。

  可以说,这场展出的开门红相当给力,单是这三件作品就足以体现出中国当代艺术的冲击力。它们让我们看到改革开放至今,我们虽然不断地从发达国家学习和借鉴着他们高度发达的艺术样态,如今已经开始萌发了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三十年面面观

  真实地前进着

  三十年来的当代艺术可以说是进步飞速,在“时代肖像”中,我们可以一览无遗。展览分主题展和特别项目两大部分。主题展由5个分支单元构成,分别是“具体的人”、“内心世界”、“身体语言”、“社会形象”和“未来生存”;3个特别项目为“大芬肖像”、“30年小事记”和“艺文中国”。117位艺术家,作品数量在300件(组)左右,绝对算得上重量级。

  看到主题就能清晰地看到当代艺术家们正在做什么、想什么。展出的不同部分并非以创作方法来区分,而是根据鲜明的主题将作品分门别类。比如在“具体的人”单元,油画、摄影以及综合材料类作品占据主体,其中包括了陈丹青的《泪水洒满丰收田》、罗中立的《父亲》等经典画作,还有陆元敏摄影作品《上海人》系列等等。在这里,每件作品都以不一样的角度呈现出城市中最真实的那些面孔,或年轻、或苍老、或幸福、或沧桑,从质朴老农到摩登女郎,从平民百姓到明星艺人,每一张面孔都是时代的象征。

  在所有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代艺术的多元性发展正如火如荼,绘画、雕塑是此次的重头戏,但是多媒体的表现形式也层出不穷,比如在观赏静态展品你会听到有机械运作的声音在耳边响起,颇有3D的感觉,让人感叹科技的进步在展示中也日新月异着。

  国际友人捧场

  共同聚焦当代

  在前去参观的途中,我遇到了一位欧洲来的游客,他独自一人,背着双肩包挂着照相机,拿着手机向我询问“power station of art”在哪里。发现我们顺路后,我们便一同朝展馆走去,这位名叫罗伊的游客告诉我,他来自艺术的国度意大利,这已经是第三次来到上海了,这次他是专程来开展“上海艺术自由行”的,他坦言:“我听说‘时代肖像’的展出集中表现的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我觉得应该会有不错的收获。”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我发现外国参观者的人数绝对不在少数,不少人还是带着孩子一起来的;相比之下,中国参观者中倒是很少看到低龄的儿童出现,我不禁感到有些遗憾。也许是觉得当代的艺术比较抽象,孩子看不懂,但是这场展出不仅有艺术价值,有不少作品也可以让孩子更真切地感受到我们所在的国家、城市的历史文脉,一些绘画和摄影作品也具象易懂,还是能给孩子得到艺术人文的熏陶的。

  “时代肖像”的意义不仅在于展出自身切合实际的主题和内容,更重要的应该是要通过这样的形式引起更多人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关注。尽管我们的当代艺术仍然不算成熟,但艺术家们同样在作品中反映着社会,思考着人性。我想,所谓“肖像”并不仅是指作品的形式,更指的是当代艺术对时代的刻画和记录吧。

  ① 王兴伟的《无题(卖拐)》充满现代意味,将大家熟悉的小品抽象出诙谐幽默的新鲜感

  ② 作为“内心世界”单元的开篇,耿建义的这幅画诞生于1987年,这个狂笑着的光头男子在那个年代具有突破性的意义

  ③ 张晓刚铸铜雕塑《工农兵学商》展现了过去所蕴含的丰富养分,让我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在追寻经验断裂之处承受完全的孤独

  ④ 正在店里吃着快餐的一家人让我们忍不住思考西方快餐文化在入驻中国后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评论·专栏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旅游特刊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美术地图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2版:拍卖指南/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狂放自省与笑中带泪
画命
新民晚报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B02狂放自省与笑中带泪 2013-09-14 2 2013年09月1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