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本版列表新闻
~~~——董必祥山水画赏析
~~~——董必祥山水画赏析
~~~——董必祥山水画赏析
~~~——董必祥山水画赏析
     
2013年09月14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纳百川 吐新韵
——董必祥山水画赏析
耿忠平
■ 白云抱幽石(中国画) 董必祥 作
  ◆ 耿忠平

  2009年11月王克文师生展在朵云轩画廊举行,我有幸仄身其中,撤展这天正在收拾作品,忽然有人在我肩上拍了一下,回头一看,竟是有近二十年未谋面的山水画家董必祥。

  必祥和我相识于1986年,当时我已是恩师山水画家张大卫先生的助手,必祥是新同学中较为勤勉的一位,为人热情开朗,我们颇为投缘。记得1991年我在朵云轩举办个展时,那几天,他忙前忙后不亦乐乎的情景,我至今难忘。1998年他去日本留学发展,几年后回归上海,虽然共同生活于同一城市,但彼此忙碌和奔波也就失去音讯。这次他在报上看到画展的消息后,旧谊才得以重续。回上海后,他一面钻研钟情的山水画艺术,一面受聘在多所艺校授课,过着悠闲自在的职业画家生活。前不久,应邀到他的工作室百川楼品茗读画,这是第一次系统地品读他的山水作品,其清新明亮,雅俗共赏的画风,深深地吸引着我,大有“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之感,更何况又相隔这么多年。

  眼前的一幅幅画作,从盈尺小品、四尺斗方,到六尺、八尺巨制,或崇峦叠嶂,或云气浮动,或林木茂盛,或飞瀑幽泉……严谨的法度,劲健的笔墨,绚丽的色彩,既有传统的韵味,又不乏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彰显出一种新韵别趣,也透露着必祥的自觉追求。

  我一直认为,山水画作为一门传统艺术,其作者对于传统基础的领悟程度,决定了其今后创作的品位。很庆幸,我和必祥的启蒙老师,张大卫先生是一位传统功底深厚的书画教育家。当年,在他的指导下,我们先后临习过董源、关仝、郭熙、范宽、黄公望、王蒙、沈周、龚贤、石涛等历代山水名家的经典之作,通过强化训练,不仅熟悉了山水艺术的发展进程,还打下了扎实的笔墨功夫。从必祥的作品中,就能感受到他当年刻苦钻研的程度,可谓是受益终生。

  必祥是一位好学的山水画家,后来他又问道于山水画家白丁先生,转师多益,不同的教学理念和审美眼光,为他的画风逐步转变创造了条件。但我以为,真正起决定因素的是他注重写生。十多年来,必祥每年去外地写生二三次,近一个月时间,他的足迹已遍布大半个中国。

  从传统入手,到大自然中求创造、求个性。这就是必祥的聪明之处。他笔下的一山一石、一树一林、一泉一水、一桥一屋……厚实灵动的线条,勾勒皴擦,水墨氤氲,层次丰富,质感强烈。他的画跳出了传统绘画的固有形式,又绝非是某地风光实景的再现,而是以写生为基础的创作。因此,作品中既有客观自然的影子,更是他踏遍千山万水后存于胸中的一段奇景,一段记忆,一段情感……

  自然造化,其实就是笔墨形式对个性情感的再现。必祥的许多画作,以水墨为基础,借鉴前人色彩运用手法,巧妙地利用宣纸的特性,使绚丽的色彩与淋漓的水墨相互渗透、重叠、交融,在画面上呈显出一种流动、呼应、起伏的交响节奏感,产生明亮、朦胧的诗意和视觉美感,留给人们无穷的遐想空间。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评论·专栏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旅游特刊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美术地图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2版:拍卖指南/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为印人立传的周亮工
戴光华的绘画
柔而不阿,刚而不折
纳百川 吐新韵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B07纳百川 吐新韵 2013-09-14 2 2013年09月1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