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是古代中秋时节祭月的一种祭品。吃月饼的习俗源于唐代,在宋朝时叫“宫饼”,在宫内比较流行,后来就轮到民间,就变成“月饼”,再后来便有了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值中秋来临之际,我就奉献一些古代“月饼”,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中秋的“月饼宴”。
宋朝的“月饼”。如果真是宋朝的月饼,那放到现在肯定价值连城了。其实,图左一所示只是一只宋代的汝窑青瓷笔洗,可巧它做成了“月饼”的模样。青瓷是我国较为著名的一种瓷器,即在瓷胎上施以青釉经过灼烧而成的一种瓷器。其中以汝窑生产的青瓷最为出名,有“汝窑土脉滋媚”、“有鸡爪纹者认真”之说,以此绝观天下。青瓷瓷质细腻,线条明快,造型端庄,色泽纯净,“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磐”,宛如“瓷中之花”,为人所津津乐道而尤其珍稀名贵。
明朝的“月饼”。龙泉窑可谓是大名鼎鼎,它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明清,一千六百多年,烟火不绝,十分难得可贵。龙泉窑釉色苍翠,以青瓷产量比较多,明朝的龙泉窑虽然已经走向衰落但形散而神不散,以其有釉层厚、透明度高、表面光泽强而广为人知。尤其是釉下刻花,以及模印人物故事是其一大特色。图左二为明朝的龙泉窑月饼印模,高3厘米,直径6厘米,造型生动而传神,使人想起香甜的月饼,美味的糕点。下面有个托,可以承载月饼的重量。
清朝的“月饼”。现在经常在超市见到个头很大的月饼,看样子无处下嘴,完全是装装样子,以图装起来好看,华而不实,虚有其表。其实,在古代,也有这样的货色,像图左三便是很好一例。这是清代的一个木制月饼模具,整块板长42厘米,而作为月饼模具的内径为28厘米,可以想象一下,制出来的月饼有多大。不仅如此,其上面的图案也是十分精美的,有“龙凤呈祥”的字样,两边是张牙舞爪威风凛凛的龙和神情骄傲栩栩如生的凤,象征寓意明显,适合“中秋团圆”的节日气氛。这样制造食品糕点的模具,虽然说不上价值重大,但也是了解那个时代的民俗风情不可多得的实物。
民国的“月饼”。一到中秋临近,形形色色的月饼广告在街市上比比皆是,你一定见过不少,不过,民国时期的月饼广告你见过没有?图右便是一张民国时期月饼广告的印板,它直径26厘米,只见上面写道“中秋月饼”,“洽源坊”,“第二区”等字,最上方还有“临湖”的字样。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得知,这张广告出自“洽源坊”,送达的范围估计是在“第二区”,该月饼的商标为“临湖”,估计是贴在月饼盒正面的广告纸。虽然简单,但已经涵盖了所要表达的所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