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谈话/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1月2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二胎
你是怎么打算的呢?
  ◆本版插图  郑辛遥

  【主持人】

  阿竹  

  【嘉宾】

  陶琳  

  公务员

  刘晓宇  

  人事主管

  王澜  

  私企老板

  程巍  

  南嘉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

  主持人的话

  近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公布,其中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标志着“单独二胎”政策将要实施。当相关部门忙着测算这一政策实施后,每年可能多生多少人口时,很多符合生二胎的家庭在高兴的同时开始了讨论。给家里添二宝,你准备好了吗?

  不只夫妻间的事

  二胎需要很多的支持

  主持人:陶琳本来是想丁克的,不过,现在她是个四岁孩子的妈妈,有关“单独二胎”的政策出台后,身边讨论这个话题的朋友多了,让她也有一点心动。从不想要孩子,到现在想生第二个,变化似乎很大?

  陶琳:我早先是打算丁克的,因为我老公年龄比我小,平时工作很忙,回到家里就是那种爱玩的。我自己是有点小完美主义的个性,人家做的事情我觉得不够满意的,就会自己动手。这也就意味着,家务都是我在操心,刚结婚的时候就想,如果再生个孩子,那又多出来好多事情,好大的责任。所以还是蛮怕生孩子的。不过,结婚几年,看着我们一直在避孕,公公婆婆不乐意了,他们是希望抱孙子的。我婆婆为此专门找我妈妈沟通这个事情,我妈妈就来做我的思想工作了——如果真的就坚决不要孩子了,那要和公公婆婆说清楚的,不过,他们未必能接受,如果以后还是会要孩子的,那晚生不如早生,对自己身体恢复有好处。就这样,我就生下了女儿。

  在我身边,符合政策想要生二胎,或者不符合政策想各种办法比如出国生二胎的朋友也有好几个。最近政策有了新的调整,大家讨论得更多了,我也有些心动。毕竟,女儿现在一个人很孤单,再生一个,她可以有个伴儿。而且将来等到我们老了,需要孩子来照顾的时候,孩子的负担也可以小一点。想要生二胎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想着去国外生,将来移民可以比较方便。

  主持人:在生不生二胎这个事情上,最让你纠结的是什么?

  陶琳:生完女儿一年多,我曾经意外怀孕过,我和老公都是独生子女,在新政出来前我们就符合生二胎的条件,但是,当时我选择了放弃,一方面因为我第一胎是剖腹产,间隔太短,不宜马上再次生育;另一方面,当时家里面为了带孩子的事情闹矛盾。想想一个都摆不平,何况生两个?

  而关于去国外生二胎为将来移民做铺垫的想法,在我们去美国旅游了一次之后,也基本上打消了这个念头。去美国旅游的时候,我们顺道探望了在那里的几个朋友。在美国的女性朋友,我把她们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嫁了美国人,生活没有压力,不必工作,或者工作舒适轻松,她们想要生几个孩子都不是问题。另一类是夫妻俩在国外读完大学留下来工作生活,白手起家,顶着硕士学位,从最底层的售货员、司机干起,生活非常辛苦。可是,他们觉得将来生下孩子,孩子可以在美国受教育,肯定会比他们生活得好,也就值得了。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这类朋友没有在国内工作过,所以虽然国外的生活辛苦,但是,没有什么心理落差。如果换成我自己,恐怕就很难了——在国内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放弃这一切,到国外从零开始,我和我老公都是做不到的。

  主持人:你老公对这个事情怎么看?你觉得,生二胎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

  陶琳:他就对我说:“你不是说养不动了吗?不要再养了。”其实,相比其他的,最让我纠结的还在于健康。生完女儿两年后,我明显感觉到自己的体质差了好多。以前,我是不怕冷的,冬天一件T恤,加一件羽绒服就足够了,一年四季穿单鞋,从来不戴围巾。现在,羊绒衫、羽绒服、靴子……恨不得武装到牙齿。同事中有生了二胎的,身体一直很不好,经常生病,看她永远是一副睡不醒的亚健康状态。我可不想自己变成那个样子。

  生孩子,特别是生二胎,真的不是一对夫妻自己就能够解决的事情。需要很多的支持。在我们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单位都有托儿所,可以带着孩子去单位上班,放在单位的托儿所里,有什么情况马上能够照顾得到。现在,如果夫妻俩都要工作,那就只能靠老人帮忙带或者请保姆。我和我的父母住在一个小区,平时,由妈妈帮忙带孩子,周末我自己带,但是,一遇到孩子生病,我就只能马上叫我妈妈过来帮忙。但是,父母毕竟年龄大了,今年夏天,我的父亲摔了一跤,骨折了,那时候我忽然意识到,父母也老了,他们一直在为我们付出,平时有什么小事情也都不会麻烦我们,而是尽量在帮我分担压力。可是,这样的日子总是越来越少了,要是再生一个孩子,他们还有精力来帮我吗?

  算算养孩子成本

  想生二胎但觉有压力

  主持人:刘晓宇的儿子已经上幼儿园了,有没有和家人聊过二胎的话题?

  刘晓宇:我自己是独生子女,蛮能体会到那种孤单的——成长过程中的孤单,独自赡养老人时的压力。所以,从我内心来说,是想要生两个的。但是我老公不要。他觉得养不起啊。

  主持人:有没有算过养孩子的成本?

  刘晓宇:首先,我们现在住的房子是两房的,一百多平方米,市场价大概四百万左右,如果再生一个孩子,这房子就不够住了,要换套三房的,在现在的这个地段,大约得五百万元左右。这一百万的差价就是很大的压力了。

  再说了,抚养孩子压力也很大啊。我儿子现在上幼儿园,课外在学钢琴、英语、游泳等等,一年光这些就好几万元的花销。这都已经算是学得少的了。儿子他们班级,36个孩子,33个在学钢琴,有好多孩子还学两种乐器。因为国际象棋能够考证,那个证在报名小学的时候,可以用得上,所以,他们班级里有一半的孩子都在学国际象棋,还有好多孩子学围棋。我们现在上的这个幼儿园是市一级的示范园,当时是托关系进的,很快孩子就该上小学了,我还发愁呢。离我们家不太远的一个很好的小学,对口的学区房卖到7万1平方米!你说,养一个孩子得花多少钱啊!所以说,这孩子不是符合政策条件了,你想生就能生的。

  给自己一个“目标”

  三年内达标就生二胎

  主持人:王澜已经有了一个女儿,想过再要一个孩子吗?

  王澜:从内心深处来讲,我和妻子都觉得家里有两个孩子更加利于孩子的成长,但要付诸实施时还有很多现实问题需要考虑。我现在自己创业开公司,工作非常忙碌,妻子是在事业单位工作,她说她不可能像那些在私营企业工作的朋友那样,为了教育孩子辞职做一段时间的全职妈妈,事业单位辞职容易,想再进去就不太容易了。我们的女儿三岁多了,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老家由老人照顾,如果再生一个,老人有没有精力再帮我们照顾第二个孩子,很难说。再者,两个孩子养活没有问题,但是教育是需要花费很多心思的,这就不是光靠老人帮忙能够解决的了。除非我的事业在未来的3年内发展得非常好,否则我们不会再生二胎。所以,我觉得生不生主要还是取决于我的事业。

  主持人:有没有给自己一个比较明确的指标,怎样算是事业发展得非常好?

  王澜:我所谓的发展好就是,公司的团队相对成熟,即使我放手不管,公司也能健康地运作。这样我就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现在的情况是公司里的事务我放不了手。等达到我理想中的状态,我根本就不需要太太来花更多的精力带宝宝,我一个人就能搞定!顺便说一下,我认为,男人带孩子比女人更有优势,体力、精力都更充沛。

  主持人:那为什么给自己3年的限定呢?

  王澜:主要是考虑到妻子已经32岁了,年龄太大的话,生完孩子后身体很难恢复。如果自己自私地想再要一个孩子而把妻子身体弄垮了,那我坚决不要的。毕竟能陪自己一辈子的不是儿女,而是妻子。

  如果养育方式不当

  两个孩子也会有各自的寂寞

  主持人:根据国家卫计委前期开展的生育意愿调研,在符合生育新政的夫妇中,大约有50%~60%愿意生育第二个孩子。一个家庭里有两个孩子,一定比一个孩子更好吗?

  程巍:人们以为孩子多可以一起玩,相互照顾,或者大的照顾小的,这更像是父母为减轻自己的负担和焦虑而找的理由。其实孩子的发展是需要父母去引导的,如果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当,两个孩子也会有各自的寂寞。

  主持人:在做关于二胎的话题时,我们也听到一些非独生子女家庭长大的孩子的感受,有个女孩说,自己从小就生活在成绩优秀的哥哥的阴影中。所以大学毕业后,她选择离开家乡,到上海工作。而据她说,小时候哥哥很恨她,因为她的到来分走了爸爸妈妈的爱。

  程巍:我做过的大学生的咨询个案里面,这类情况也比较多。有的孩子从小在爷爷奶奶家长大,后来回到原生家庭,跟父母和弟弟或者妹妹关系疏远,无法融入家庭,有被抛弃感,以至于在大学的人际交往中总有被孤立的感觉。因为早期与父母的依恋关系和安全感没有建立好,缺失了分离个体化的过程,也就影响了他成人后的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对他人的信任感和亲密感。

  我还遇到过前来做心理咨询的大学生,看上去各方面都非常优秀——成绩好、长相帅气、总是能够拿到奖学金,总之,在外人看来一切都好,可是他总是不开心,一直都郁郁寡欢的,咨询后才发现,他一直都在追寻他哥哥的人生轨迹,从来没有真正为自己活过,因为哥哥比他更优秀。

  父母要明白,孩子的健康程度不是靠数字来决定的。两个孩子可能在交往、合作、换位思考能力上要更好,但如果父母的养育方式不当,也可能适得其反。如果父母没有将孩子和整个家庭视作一个整体,而是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 不断地比较、批评、斥责,那就容易导致孩子内心的情感被压抑。

  主持人:生二胎不是年轻父母两个人的事情,家庭中要如何沟通这个问题?

  程巍:家庭成员之间对生二胎这个问题的沟通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包括跟孩子的沟通。父母要将第一个孩子纳入整个生育计划中来,如果他一开始不乐意,也要跟他沟通自己的想法和新孩子带给这个家庭,包括会给第一个孩子带来的好处。让他一起参与到迎接弟弟或者妹妹的准备中来。在怀孕阶段,要让大孩子和爸爸一起来学会照顾妈妈和宝宝,胎教的过程可以让大孩子参与,可以跟妈妈一起唱歌或者讲故事,他会非常有成就感。生育之后的哺乳期,家长要跟大孩子正面解释这个过程,不要觉得尴尬就躲着喂奶,那样会让大孩子觉得被孤立和被忽视。

  主持人:家庭里有了两个孩子,家长需要注意什么?

  程巍:在做出生二胎的决定之前,年轻的父母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和养育方式,不要盲目地生而不养,把养育孩子的事情都交给长辈,那样对孩子的成长不利,还会给老人带来更多负担。有了两个孩子后,父母在养育上要尽量保证公平,但也要考虑每个孩子在相应年龄阶段上的需求,让大孩子作为家庭的一份子参与到照顾宝宝的过程——用他自己的方式——总之不要忽视他的需求和冷落他的情感,要多给予鼓励和表达感激。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民生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人才专版/招生培训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专访/新视界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音乐音响/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谈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1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6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生二胎 你是怎么打算的呢?
新民晚报谈话/星期天夜光杯B10生二胎
你是怎么打算的呢?
2013-11-24 2 2013年11月2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