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国道。新藏公路。下午,从零公里处出发,驶抵海拔2200米的柯克亚乡定居兴牧点。数月前曾经来过,如今一幢幢新居、一幢色彩鲜艳的幼儿园已然展现。天寒地冻,数十位牧民齐聚新居前,点了一篝火取暖,他们多半为中老年,带着厚实的毡帽,蜷着身子,两手交叉插在袖口。满脸淳朴和善,脸上也满满的皱纹密布,看见这些高山上的牧民,心就会为之一暖,也会为之心疼。祖祖辈辈就这么平凡地来去,他们会有城市的一些知识人那么多牢骚或者忧愤吗?他们是从居住点下来看望自己的新居的,遗憾的是,屋子完全竣工还得再过几个月,今年的冬天他们还得再原居住地的陋室蜗居。
新居还是令人振奋的,抗震住房,全现浇结构,布局合理,水电配套齐全。村民广场也将建设,届时,牧民们可以定居了。
又到山坳上的重工业区查看。早几年已落户的生产厂家设备林立,排放的气雾直直地飘向天空,恍如昔日黄浦江畔钢厂的情景。这些是有一定污染的企业,在上海早已调整转移。在叶城,都是税收大户,有的项目还填补了国内空白,引领行业的价格体系,也许在南疆目前是不可或缺的。
国道上的雾时断时绕。但返程中,雾汽弥漫,天地一色,眼前混沌一片,好在还算稀薄,可见度较高,车子一路安全前行。
2012年1月1日 周日 喀什
凌晨,被一些胡思乱想搅得一时无法入眠。矇眬中又被手机闹钟叫醒。八点起床,梳洗之后,便坐车出发到喀什噶尔宾馆。喀什还是恬静无声,天空墨黑一片。偶尔有一缕车灯闪光着掠过,有裹得严严实实的人影在街头踽踽独行,酷冷的天气,如此出行者,是否也有几分无奈。我则不住地浏览街头,像要把新年第一个凌晨的喀什,刻在自己的脑海里。
喀什还没有醒来,但总有醒来的人。
今天兵分两路。陈总、张总陪同杨部长下莎车、泽普和叶城三县,我陪民宗委沈副主任到巴楚。一路顺畅,过往车辆极少,两旁戈壁的雪铺陈开来,密不见边际。太阳真像一个鸡蛋黄,圆润却光力不足,低低地悬在天边,但过了11点之后,开始光芒四射,眼睛已无法正视。
车队(四辆越野车)行至西克尔,稍作停留,三四十米开外,有一群乌鸦,或栖息在地,或展翅飞翔。我走过去,想看个仔细,它们却迅即飞离,飞落在远处的低矮的电线上,一字排开。个个比普通鸽子块头大。黑乎乎的一团。在雪野中都很生动。我的步履,还惊了麻雀。原本它们躲在雪地垄间,未曾察觉。
在看望慰问巴楚分指挥部全体成员,并与县委书记、县长晤谈并午餐,我们顾不上休息,驱车直奔化石沟探险。化石沟是因亿万年前地壳运动而产生。山岩各具形态,化石随处可见。奇石嶙峋,高悬在山崖上,有的仿佛命悬一线,随时坍塌。攀爬小土坡,乱石堆积,来回徒步四公里多,跳、登、攀、爬,也费了不少力。最深处则是化石沟了,据陪同的穆合塔沙县长说,这里无厅以上官员来过,言外之音,我们也是第一个吃螃蟹者,深沟陡壑,却有数百年来的平洼之地。有人吼了两声,回音阵阵,不用麦克,也可放声歌唱了,大家雀跃,纷纷逗笑。
后沿勒亚依力塔格山脉车行。此山位于巴楚县城以东52公里处,与化石沟接近。山系南起唐王朝遗址,北至国道314线1172公里处。此为雅丹地貌。据论证,系我国目前最大的风蚀城堡。沿线各类象形石随处可见,“万佛朝宗”、“布达拉宫”、“雅典神庙”等石像群,确实颇为相像,且具有恢宏气势又显得寂静。可惜积雪覆没,好几处就无法真切领略了。
2012年1月2日 周一 巴楚 喀什
在县委招待所吃早餐,县委龚书记昨天就提到过,今天特意提醒服务员拿来一碗酱油,是吃油条佐料。这让我们一大桌上海人回忆起小时候的岁月了:用油条蘸着酱油,不是用一根,是扯下油条的一半,再掰成两半,一口一口地蘸着吃,多吃半瓣,都算是奢侈的了。这油条要顾一顿早餐的,大口吞吃都不舍得。今天大家都重又按此方法吃油条,依然感到味道鲜美,几位维族人也这么吃,自治区统战部副部长艾海提·艾沙部长,吃了连说“不错”。我放开一连吃了两根油条。(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