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商谈了治疗方案
2010年炎夏曹燕华在沪接受采访,她说:“蔡振华能走到这一步,和他有黄胜这样一位妻子有很大关系。”这话含义很丰富。黄胜自己从来低调,她从不愿说自己对丈夫的事业做了哪些贡献。但有些事人们看到了,听到了,都对这位睿智、贤惠的女人交口称赞。就说蔡振华病倒这件事,黄胜在接到电话,得知丈夫已躺在北京医学院第三医院时,她的心跳顿时就加速了。怎么会呢?他走时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病倒了呢?
在乘车赶往北医三院的途中,黄胜猛然惊醒:不是突然病倒呀!前一个月他就说过腰疼,当时自己还提醒他注意,因为腰是动过手术的。
1987年,蔡振华在意大利当教练时,有一天突然腰疼得不能动了,腿还发麻。黄胜吓坏了,打电话叫来救护车,把丈夫送到了医院。那一刹那,她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孤独。孑然一身,没有人可以求助,可以商量。所有亲人都在万里以外的中国。
在护士给丈夫打了一针后,他就睡着了,还打着呼噜。护理人员要把丈夫推进手术室的那一瞬间,黄胜心里突然产生了几分莫名的恐惧。她握了一下丈夫的手,他却因打了麻药而沉睡着。因为语言不是特别通,她无法得知丈夫这次手术的危险性有多大,也不知是否有比动手术更好的方案。她只能听从大夫的建议,在手术单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签名时,她感觉自己的手冰凉……手术室的门关上了,她无力地坐在走廊的椅子上,泪水唰的一下就流了下来。她低头抽泣着,感到万分无助。她不敢想象这手术怎么做,反正要受很多皮肉之苦。好在他已经打了麻药,感觉不到疼痛了……这种等待是把时间无限放慢的一种等待,感觉上应有一个小时了,看看手表只有十几分钟;这种等待是把距离无限伸展的等待,看上去只有十几米远,却仿佛亲人是在遥不可及的彼岸,简直无法触及。
平时,夫妻俩生活很规律。他忙着训练队员,外出打比赛,黄胜忙着到工厂上班,洗衣做饭。日复一日,月复一月,这种夫唱妇随的生活已成了一种常规。常规会冲淡感觉,常规会减轻分量,常规会习以为常。但此刻常规打破了,她才感受到这种看上去平平淡淡的日子是多么有滋有味,是多么幸福美满,是多么不可替代。事后黄胜才明白那手术不是特别大,丈夫几天后出院了,在家躺了一个月就康复了。这次怎么样呢?肯定比上回要严重,不然不会这样兴师动众,坐飞机被抬回来了。
一路上黄胜思绪如潮。待到了医院后,她被领进了一间办公室。国家体委乒乓球管理中心副主任杨树安已等在那里。黄胜听蔡振华提过杨主任,说他原是徐寅生的秘书,外语非常好,笔头子也硬,是位挺有才华的机关干部。今天杨主任出面,看来丈夫的病情不一般。
黄胜走进办公室,没有像有的家属那样惊慌失措哭哭啼啼,也没有开口提出什么要求,诸如一定要请好大夫啊,一定要保证病人安全啊,她显得很镇静,尽管心里是翻江倒海。
杨树安告诉她,对蔡振华的病情,国家体委领导很重视,北京医学院第三医院领导也很重视。医院准备成立医疗领导小组,尽一切力量来给蔡振华治病。他刚才已与医院有关领导和大夫商谈了治疗方案,一是做手术,二是保守治疗,现在要征求一下她的意见。
杨树安说:“做手术有风险,失败率是5%。失败后果是:一、瘫痪;二、腿瘸;三、丧失性功能。保守治疗安全度高,但疗效甚微。现在你可以考虑一下,定下后告诉我。另外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可找大夫咨询一下。”黄胜想了一会儿,然后向曲院长仔细咨询。“大夫,做手术有生命危险吗?”“庆幸他回来得还算及时,再晚一天,手术就做不了了。”
黄胜又问:“这么严重!还是腰椎间盘突出吗?”曲院长详细地给她讲解了蔡振华的病情:“蔡指导的腰伤很重,我们诊断为腰椎间盘脱出。腰椎是由五块椎骨构成,每节椎骨之间由纤维软骨环连接着,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椎间盘,在人体跳跃、承重时起保护、缓冲作用。如果椎间盘受损伤会突出,就是腰椎间盘突出。但现在蔡指导的椎间盘损伤严重,不是突出,而是整个脱出了,进入了脊髓腔内,压迫了脊髓神经。如果不及时手术,将脱出的软骨取出,会对脊神经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使下肢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