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不大的居室堆放着5000余块大小不一的印字砖,家中的一台电脑和沙发也“湮没”在了砖墙里,有的地方走路也得侧身。虽然感觉家里有点“乱糟糟”,但家住广中社区的邓平安,却把这些印字砖视为家中的瑰宝。
三年多前,邓平安在虹口的一个旧区改造地块,无意间发现了一块砖头印有“努力学习”四个繁体字,心想这块砖肯定有个故事,便把它带回了家里。上网查阅资料后发现,印字砖在我国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当年,城墙砖上多有印字,一般为烧制时的年号和部队的番号,一旦砖石出现质量问题,可以据字追责。这一查让邓平安对印字砖产生了兴趣,这些年他四处觅砖,哪里在旧区改造,他就出现在那里。采访时,邓平安拿出了一块刚刚从天潼路北福建路拆迁地觅到的“瑰宝”:印有繁体字“图书馆”的砖头,“这儿附近曾是商务印书馆的前身,不知这块砖与它有没有关系”,邓平安说。
在老邓已收藏的5000余块印字砖中,可分为图饰类和文饰类两种,图饰类以铜钱和中国结居多,而文饰类则花样各异,有贺语、有出处,还有英文及年月等。许多印字砖虽历经岁月侵蚀,但大多字迹清晰可见,保存完好。邓平安说,为了便于识别,每一块自己都会用照相机拍摄下来储存在电脑里,并标明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得知邓平安收藏了5000余块印字砖,海内外的一些人士上门来想高价收购,都被他婉言谢绝了。老邓表示,这些印字砖都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每一块砖都是一段历史。他希望文物保护专家能对这些印字砖进行鉴定,揭示其背后的历史,传承印字砖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