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目击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4月0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砖家”老邓藏砖5000块
杨建正 龙钢
沪上老城厢一些被拆房现场,常会见到老邓在觅宝的身影
这块印有“图书馆”字样的砖是当年上海商务印书馆被日寇轰炸后幸存下来的
老邓的房间里几乎见缝插“砖”
  杨建正 摄 龙钢 文

  一间不大的居室堆放着5000余块大小不一的印字砖,家中的一台电脑和沙发也“湮没”在了砖墙里,有的地方走路也得侧身。虽然感觉家里有点“乱糟糟”,但家住广中社区的邓平安,却把这些印字砖视为家中的瑰宝。

  三年多前,邓平安在虹口的一个旧区改造地块,无意间发现了一块砖头印有“努力学习”四个繁体字,心想这块砖肯定有个故事,便把它带回了家里。上网查阅资料后发现,印字砖在我国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当年,城墙砖上多有印字,一般为烧制时的年号和部队的番号,一旦砖石出现质量问题,可以据字追责。这一查让邓平安对印字砖产生了兴趣,这些年他四处觅砖,哪里在旧区改造,他就出现在那里。采访时,邓平安拿出了一块刚刚从天潼路北福建路拆迁地觅到的“瑰宝”:印有繁体字“图书馆”的砖头,“这儿附近曾是商务印书馆的前身,不知这块砖与它有没有关系”,邓平安说。

  在老邓已收藏的5000余块印字砖中,可分为图饰类和文饰类两种,图饰类以铜钱和中国结居多,而文饰类则花样各异,有贺语、有出处,还有英文及年月等。许多印字砖虽历经岁月侵蚀,但大多字迹清晰可见,保存完好。邓平安说,为了便于识别,每一块自己都会用照相机拍摄下来储存在电脑里,并标明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得知邓平安收藏了5000余块印字砖,海内外的一些人士上门来想高价收购,都被他婉言谢绝了。老邓表示,这些印字砖都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每一块砖都是一段历史。他希望文物保护专家能对这些印字砖进行鉴定,揭示其背后的历史,传承印字砖文化。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阳光天地
   第A24版:目击
   第A25版:长三角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阅读/连载
   第A31版:专版
   第A32版:专版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砖家”老邓藏砖5000块
广告
新民晚报目击A24“砖家”老邓藏砖5000块 2014-04-08 2 2014年04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