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期的儿童多动症的诊疗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表面明明看着很乖的孩子,却被诊断为多动症!不少家长很不理解:我的孩子这么文静,怎么会是多动症呢?
其实,“乖”孩子就一定不是多动症患儿——这里,存在着认知误区。
多动症,又叫多动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又称脑功能轻微失调或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或注意缺陷障碍。这类患儿的智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以致影响学习成绩。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使家长和老师感到困难。有人把这种失调比喻为一个交响乐失去协调性及和谐性,国外资料报告患病率为5%~10%。国内也认为学龄儿童发病者相当多,占全体小学生1%~10%,男孩远较女孩多。早产儿童患此病较多。
儿童多动症,在临床上,又可分为三种类型:1)注意障碍为主型;2)多动、冲动为主型;3)混合型3种类型。
注意障碍为主型不伴有多动症状,仅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如上课愣神等,在女孩中表现尤为突出。所以孩子没有多动症状也不能排除多动症。这种类型症状的患儿,就可能表面看着很“乖”、很“文静”。这种类型的患儿,也最容易被家长忽视,以致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从而给孩子带来终身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