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退休后,我先后在杨浦区慈善分会、杨浦区阳光社区服务管理中心,以一名慈善义工的身份为慈善事业出力、工作,用爱心和付出充实我的晚年生活。
我是一名失独家庭的母亲,曾参加过一个失独家庭的座谈会,会上,每位失独父母悲痛欲绝的情感以及对子女深切的怀念都引发了我强烈的共鸣。他们的内心痛苦是一样的,但走出阴影的程度不一样,有一部分父母身心仍旧备受折磨,有的多次搬家,有的与亲朋好友断绝一切联系,把自己封闭起来。
我也曾有一个可爱帅气的儿子,18岁那年因患白血病离我而去,我也曾经历悲伤和痛苦。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这是人生道路之自然规律,不存在上帝老天爷对我们的惩罚。人生苦短,我们不能因为失去子女就一蹶不振,天天生活在痛苦阴影中,如果说孩子在天有灵的话,他不会希望自己的父母天天以泪洗面。
我用了残疾达人刘伟的一句话:“要么精彩地活着,要么痛痛快快去死。”相信孩子不愿我们去死,既然我们选择活着,就要勇敢精彩地活下去,用我们慈父母般的爱心去编织大爱,为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慈善之事来充实自己。
那次座谈会之后,我又释怀了许多,在与大家心灵沟通的同时,我也在安慰、安抚自己,鼓励、激励自己,我更坚强了一些,更快乐了一些,身体也比原来壮实了许多。
很多义工都说,参加慈善活动和义工服务对自己起到了净化心灵的作用。因为慈善推崇的“立德从善”、“助人为乐”等理念,蕴含着高尚的人文情怀,人们在潜移默化之中内化于心,成为行动的内在动力和指南。
今年,我已经60岁了,尽管我当慈善义工的时间不长,感悟和体会也不深,但我却在为大家服务的过程中获得了快乐和充实。参与慈善公益活动以来,我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好,精力更充沛,对美好的生活充满向往。做义工,让我获得了一些调节自我的方法,也找到了快乐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