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2014年05月08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生命与自由
潘高峰
  潘高峰

  写下这个有些高大的题目,脑海浮现诗人裴多菲的句子: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个人的价值选择,曾激励一代人追寻理想。

  这周,在轨交警方那看到好几段监控探头拍下的录像:有人与轨交民警、安检员发生冲突,也有人擅自逼停运营中轨交线路。画面让人震惊,也让人思考:在一个秩序社会中,不受束缚的自由究竟该不该存在。

  以前也听说过、报道过类似的事件,但语言描述与画面冲击力终究有距离。这些录像里,有的人从头到尾一言不发,把安检员和民警当空气,受到阻拦时,突然暴起打人,耳光响亮,拳头势大力沉,甚至骑在警察身上挥拳痛击;有的人仅仅坐过一站,就按下紧急制动装置;还有人看到一部列车没停,感到不爽,竟然在站台上探出身体扬招,硬生生逼停地铁。

  很难理解这些人的思考方式。也许他们是在发泄生活、工作中的不快,也许是对安检、对民警盘查的效率有看法,也许只是一时迷障,事后也无法解释自己的行为。

  近一段时间,警方提升了安检等级,加强了社会防控。这肯定会带来一些不便。但在公众利益面前,这些都只是小事。你可以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却没有权利拿他人的生命当赌注。

  拿轨交来说,现在日最高流量已经逼近千万,相当于近半个上海的人口。这样的人流密度,这样的狭小空间,一旦有事,就是大事。可以说,任何谨慎都不为过。我们可以建议提高安检有效性,可以监督执法文明度,但是我们不能拒绝这种规则。

  据统计,惹事的大多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容易冲动,缺少敬畏也是一个原因。写下这段文字时,刚采访了一个案件:一个潜逃了二十年的逃犯,当年也是个冲动的年轻人,为了一个西瓜与人发生冲突将人捅死。二十年亡命天涯,他被人欺不敢奋起,吃了亏自认倒霉,就怕引起警察注意,那一刻的热血让他后悔终生。“现在想起来,不要说一个西瓜,就是买一车西瓜送给他,又怎么样呢?”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海上最美家庭”巡礼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生态上海·夏之舞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专版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专版
   第A26版:专版
   第A27版:专版
   第A28版:专版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04版:人物/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饕餮四海/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美食专列/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优游食林
   第B14版:美食大观/好吃周刊
   第B15版:专版/广告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广告
   第B19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1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4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别让舆论情绪和想象遮蔽真相
生命与自由
算清为官的“机会成本”
捐款之后
看啥房?
没有检测标准,谁还敢吃?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2生命与自由 2014-05-08 2 2014年05月0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