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为官皆通此理。现实中总有这样一种干部,一提及“官威”“派头”,就眉飞色舞、兴致盎然,一砍掉超标待遇,则垂头丧气、耿耿于怀。胸中常存有不平之气,每每艳羡经商下海者,挂在嘴边的是“做官越做越不划算”“要是……也能发财了”之类。身居庙堂,却满脑子生意经,一头掉进钱眼里,不正是典型的“迷失自我、择非所当”吗?
市场有市场的规则,从政有从政的操守,不容混同。市场中,货币确是资源配置的符号,是在商言商的筹码。对个体而言,合理合法追求更优的物质报酬,无可厚非,也是增进社会活力的重要方式。一旦走上公职人员的岗位,还只为稻粱谋,盘算些为官易与不易的“小九九”,甚至“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只能说是“拎不清”,其结果必然是“贪多嚼不烂”,当然也就体味不到价值操守上的坚持之美。
我们的不少干部,有才华、有能力,假如从商,想必会有更多货币回报。但是,选择了从政为民这条路,就意味着放弃了其他可能的“机会成本”——没有了商海打拼的精彩,没有了金玉满堂的荣耀,这是从政者必须舍弃的代价。舍得之间,从自身的修为着眼,依全局的大势着墨,收获的将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潜绩,是一己青春献身事业的淡然。(周人杰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