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2014年05月08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捐款之后
徐轶汝
  徐轶汝

  微公益是近几年开始流行的一种公益模式,它最好的呈现平台就是微博。上月底,我在微博上看到一则新闻,保定一家三口身患癌症:52岁的丈夫2008年患鼻咽癌,女儿15岁时被诊断出患有甲状腺癌,妻子去年也被查出患有双乳乳腺癌。

  家人被病魔折磨却无能为力,这种切肤之痛我深有体会,便想帮帮他们。在微博结尾处正好有捐款链接,点击进入后发现,4月24日,@新浪河北确认这一情况的真实性。同一天,这一公益项目被@河北慈善联合基金会认领,开始接受捐助。短短5天后,在440名网友的帮助下,成功筹集20078元,项目进入执行阶段。

  网上银行直接转账,“随手”就能捐款;官方组织确认信息,真实性有保证;最关键是项目进展一目了然,信息及时公开,接受网友监督。可以说,微公益是当下“新公益”的典型。

  捐款之后发生的事情,却让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10天里,我收到近30条@我的微博,全都是求助捐款的信息,大部分是白血病患儿。其中有一位网友,因为救助项目即将到期,连续发送了5次。根据新浪微博的管理规定,以评论、@他人、私信、求关注等方式对他人反复发送重复、近似、诉求相同的信息(反复是指发送3次及以上),即为骚扰他人。

  献爱心,是一种由心而生、自发自愿的行为。付出的同时,也获得心灵上的满足。而这30条微博,却让我陷入两难。白血病患儿确实可怜,我也能理解父母的悲苦之心,若视而不见,于心不忍;若每个都捐,又非出自我的真心,违背了慈善自愿的原则。况且,一旦我再次捐款,会不会引来更多的求助微博?

  这件事也反映出“微博公益”的一大瓶颈。微博有激发爱心的效应,但这种效应大多围绕着特别感人的故事。比如河北一家三口患癌,这样的事概率很低,被充分报道后才能引发社会关注。但大部分弱势群体没那么幸运,比如这些向我求助的白血病患儿,从微博内容来看,每个人的情况大同小异,无法让人产生捐款的冲动。如果没有媒体介入挖掘其中的故事,那么他们得到帮助的机会十分有限,也就难怪他们会“主动出击”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海上最美家庭”巡礼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生态上海·夏之舞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专版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专版
   第A26版:专版
   第A27版:专版
   第A28版:专版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04版:人物/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饕餮四海/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美食专列/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优游食林
   第B14版:美食大观/好吃周刊
   第B15版:专版/广告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广告
   第B19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1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4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别让舆论情绪和想象遮蔽真相
生命与自由
算清为官的“机会成本”
捐款之后
看啥房?
没有检测标准,谁还敢吃?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2捐款之后 2014-05-08 2 2014年05月0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