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虹口区四平路上的海港大楼里,流传着周根妹和她的三把钥匙的故事。住在602室的周根妹是位热心肠的阿姨,她手中的三把钥匙并非自家的,而是住在同一楼层的三位邻居家的。邻居的家门钥匙又怎么会在周根妹手上的呢?故事还得从18年前说起。
钥匙一管18年
当时周根妹还在上班,平时婆婆在家操持家务。住在隔壁601室的苏长倪是位下肢残疾的重残人员,苏长倪和当时有病卧床的60多岁的母亲一起生活。由于行动不便,家里发生什么事要求人帮助,便把自家房门的钥匙交给了周根妹的婆婆。一旦有事,周根妹和婆婆就会打开邻居的房门去帮忙。
2000年周根妹退休了,601室的钥匙就交到了周根妹手上。热心肠的周根妹每天都会到601室去看望邻居母女俩。这几年随着年纪大了,601室母女俩的日常生活难度越来越大,虽然义工每天上午来帮助照料生活,但“远亲不如近邻”,平时周根妹不时地敲敲门,隔门叫一声:“阿姨。”有回声,周根妹也就放心了。
周根妹还和601室母女俩约定,发生什么意外就打电话,自己可以第一时间开门。苏长倪告诉记者,她行动不便,很少外出,平时生活上周根妹给了不少照顾,周根妹买菜买点心,总不忘给她也捎带一份,还不肯收钱,真是过意不去。
信任成了代名词
海港大楼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造的房子,一个楼面有十多户居民,多年来,六楼的居民都把周根妹当成自家人,601、603、606室的居民都把自家房门钥匙交给周根妹,孩子放学回家、丈夫出船回家、老人忘带钥匙……都会上周根妹家拿钥匙,钥匙放在周根妹家短的三四年,长的有十多年了,信任成了6楼居民的代名词。
“还好这把钥匙放在周根妹家,否则我老爸的命就没有了。”说这话的是606室的竺英。一天晚上,周根妹家电话突然响起,出门在外的606室竺英焦急地告诉周根妹,老父亲在家发病了,请周根妹上门去看一下。此时正在生病的周根妹顾不上病痛,马上拿着606室的门钥匙赶了过去。
开门一看,老人已经不省人事,周根妹和赶回来的竺英将老人送到新华医院。老人得的是心肌梗塞,需立即手术治疗,但需要1万元押金。由于走得比较匆忙,竺英没带钱,周根妹立即叫了辆出租车往家赶,到银行取了1万元现金再赶回医院。经过手术,老人的命终于保住。
记者采访那天,突然下雨了,周根妹见603室外面晾着衣服,敲门见主人家没人,便拿着钥匙赶去帮忙收衣服。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说,这样的事经常能看到,周根妹常常白天都不敢出门,生怕邻居有事要找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