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最早推出金条回购
老凤祥生产发售金条,是有渊源的。1999年是建国50周年,中国金币总公司发售了新中国第一根金条“千禧金条”,开创了除金饰品以外的黄金消费形式。老凤祥作为上海的总代理,利用上海滩百年老字号银楼的优势,最终争取到200公斤,成为全国银楼业的权威。开卖前一天中午,热情的市民就来排队,队伍从南京路老凤祥总店排到了山西路,店方不得不提前于半夜12点开卖。1小时后,200公斤金条全部卖完。
由于千禧金条限量发售,2000年老凤祥又设计出售自己的“世纪金条”,没买到的市民纷纷采购,又引发了新一轮抢购高潮。
这两次发售金条,老凤祥把握了时机,抓住了机遇。后来,老凤祥成为业内最早推出金条回购,并诚信实施的企业,开发了不少可回购的金条,比如生肖吉祥金条、老凤祥成立158周年和160周年企业吉庆金条等。在世博期间,老凤祥又开发了世博龙虎金条,成为市民钟爱的纪念品、藏品和投资产品。
手工冶炼技艺代代相传
老凤祥首席发言人王恩生介绍说,市面上销售的金条分为两种,一种为模压金条,即刻好模子,再用机器压出。另一种就是手工金条,也就是民间所说的“小黄鱼”,形状像个面包,纯手工打造,手感极其润滑、厚实。这种金条采用的是铸造工艺,与市面上大多数金条具有不同的工艺流程和不同的韵味,体现了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传统手工的精湛技艺,是“原汁原味”的传统金条。
而老凤祥生产的手工冶炼铸造金条,就是后者。师傅们先用小坩埚熔化了经提纯并称好分量的足赤金块,再将金液浇入预烤热的铁模。为了防止金条“缩孔”,金液得分次浇铸,然后再压刻上图案和相关标记,让铸成的金条慢慢冷却,形成自然的面包状。虽然工艺繁复、费工费时,但手工冶铸的金条外形饱满,表面具有黄金的肌理感,图案也显得更为古朴。
这种手工冶炼铸造工艺,传承了160多年,在三代人指间流转,也集聚了三代人的梦想。时至今日,老凤祥还有这样一个熔冶车间,在艰苦的条件下继续进行着手工制作,将民间的智慧发扬光大。(未完待续)(文/辛矣)
本栏目由“老凤祥”倾情呈现本期顾问:
上海老凤祥有限公司首席发言人 王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