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离开琴键的童童便能看出与普通孩子的不同,不顾阿彦正在采访,一个劲地想往台下逃,全场观众还是挥舞荧光棒,给他加油打气,毫不吝啬地表达自己的钦佩。而在最后的评分中,他果然摘得桂冠——这是这场特殊达人秀的一幕,在几天前的第24个“全国助残日”,生而并不完美的几十位特殊青少年们,给大家奉献了一场完美的演出。
这是一场全部由智力残疾青少年完成的人生演出。
在每一个参赛选手出场前,都会有一首小诗作为介绍,这是本报曾报道过的智障青年袁永瑞为同伴们谱写的生命之歌。“他看到的光线是暗淡的,可是他的生命是灿烂的!当他走进话剧的世界里,无穷的力量,就会如火山般喷发!聚光灯下的他,呐喊,大笑,流泪……”这是袁永瑞为感觉剧社写作的小诗。
这是全国唯一一个盲人剧社,比赛中,十几名来自上海盲童学校的剧社成员们,为了在表演开场时一个趴在地上沿街乞讨的动作,曾穿着褴褛上街体验生活,正是这份认真,让他们能用真实自然的表演告诉人们,他们并不是误解中的“瞎子”,并不渴求泛滥的怜悯,表现出盲人对平等、尊重的渴望。当全剧结束,所有盲童演员一一上台,大声说出自己平凡而不普通的姓名时,观众席上爆发出全场最持久的一次掌声,向孩子们致敬。
被昵称为“糖宝宝”的几名唐氏综合征少年,高矮胖瘦各不相同,看上去并不像一支舞蹈队,有些孩子的动作还常常跟不上节奏,或者为了表现出新疆舞的经典扭脖子动作,不得不夸张地晃动整个上半身,然而,开场第一个节目《我们的美丽新生活》一曲舞毕,他们虽显稚嫩却用心的表演还是让评委们会心地笑了,一一亮出高分——评委们这样说,每一个孩子都是金子,都有追寻梦想、实现美丽生活的机会和权利,这正是特殊达人秀带给人们的温暖和感动。
本报记者 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