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上海交大自主调整专业医学院转出多转入少耐人寻味
~~~上海交大自主调整专业医学院转出多转入少耐人寻味
~~~上海交大自主调整专业医学院转出多转入少耐人寻味
~~~上海交大自主调整专业医学院转出多转入少耐人寻味
     
2014年05月22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何仅2名学生转投临床医学?
上海交大自主调整专业医学院转出多转入少耐人寻味
易蓉 胡冰
  上海交通大学近日发布2013级自主调整专业工作拟录取学生名单,在186名转专业的学生中,有55名从医学院转出,约占医学院同届学生人数近1/10,而同时仅有2名学生转入临床五年制医学专业。

  近年来,医学生转出多转入少在国内医学院成为普遍现象,预防、营养、检验等小专业更是医学院转出“大户”。对此,上海交大医学院副院长黄钢昨天接受本报专访时认为,转专业政策既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对医学的尊重,医学更需要满腔热情,现在转专业减少未来转职业。 

  申请或因重新“定位”

  在2013级交大转专业学生中,机械动力类、经济类、电气工程与自动化、船舶与海洋工程、信息安全等是热门转入专业,而在55名医学院转出学生中,信息安全、电气工程、机械动力专业是“主流”。

  针对今年提交转专业申请的学生,交大医学院进行了一项调查。其中,超过两成的学生“高考为何填报医学院”的原因为“家长意愿”,超过30%的学生选择“分数正好”,也就是说过半学生在高考前并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 

  对于医学院转出多转入少的现象和大家的关注,黄钢教授并不担心,“交大医学院此前对转专业并没有名额上的限制,因为医学不同于其他专业,更需要满腔热情的学生。转专业的过程中,一些目标不明确的学生的离开,能让真正想学医的学生拥有更好的氛围和环境。”

  确实存在“跳板”现象

  虽然学习兴趣是二次选择专业的重要考量,但近年“把医学院当跳板”的现象的确存在。

  去年从医学院预防专业转入传播系的交大学生小吴表示,自己转专业的初衷是觉得原专业“不感兴趣”、“不太适合自己”,但周围的确有同学将医学院作为“跳板”,从一开始就做好了转出的准备。“很多医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将交大作为平行志愿第一志愿,将交大医学院作为第二志愿进行申报。但由于高考分数不足,服从调剂被分配到医学院来。” 

  黄钢教授表示,今年交大医学院将改变转专业政策,从人数上仍然不进行限制,但将实行“高分向低分转”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要从医学院的一些小专业或录取分数相对较低的专业转入交大本部热门高分专业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跳板”现象将被杜绝。

  盲从心理令人伤感

  在交大医学院,检验、预防和营养等小专业,每年转出学生都不少。各专业转出学生比例超过1/10,有些专业剩下的甚至因此 “小班化”。这种现象在复旦医学院同样存在,一个月前复旦大学自主调整专业名单上,27名医学小类专业学生调整了专业。

  “进医学院=当医生”,这是不少考生和家长对医学院的理解。而事实上,除了临床专业,一些非医学类的小专业并非培养未来临床医生,但同样是现代医学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正因这样狭隘的理解,一些高考分数没到临床专业的学生被调剂到小专业后心理落差难以平复,对专业未来的认识并不客观。

  “比如我们的检验专业,是上海唯一的,每年学生毕业前就已经被各大医院抢光,就连毕业实习,各大医院都在争抢,就业情况非常好。”黄钢说,“但对这些专业,学生并不了解,也没有清晰的职业概念,很容易受到负能量的影响。” 

  彷徨犹豫时,随大流就成了一种看似保险的选择。小吴说,每年申请转换专业的季节,医学生对这一话题的探讨热度很高,“一些同学会出于盲从的心理申报转换专业,他们认为既然有这么多同学都不看好自己的专业,说明该专业在发展前景上的确存在一些问题。”

  交大医学院的小李对这股风气感到十分伤感。不过,小李惊喜地在今年名单中发现来自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和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两名同学转入了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她高兴地在“人人网”上向这两名素不相识的同学发去祝贺,“相信医学院一定不会让你们失望”。

  多数学生仍在坚持

  黄钢教授算了另一笔账。交大医学院针对全国985和211院校非医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推出了一项“4+4项目”,即完成4年非医学专业的理工类本科毕业生,取得免试直升研究生资格的学生可以申请该计划,再经过4年医学学习可获得临床医学学位,未来可以成为一名医生。这种本科后医学教育的“北美模式”每年招收25-20名学生,“这些学生本科毕业从其他专业来学临床医学,是真正地想当医生,目前我们已经有5届毕业生在医学院一线工作。相比我们每年收获一批这样的优秀学生,流失的那些不愿意学医的学生真不算什么。” 

  与此同时,绝大多数医学生仍然坚持漫漫求学路。

  前年转入临床医学专业的戴清本来就读于交大机动学院,临床医学本身就要读五年,又因为医学与其它专业的区别度很高,转入医学院需从大一读起,这样戴清会比与自己同年就读交大的同学晚两年毕业,但他从未后悔过当初的选择。

  “转专业的决定,是对大学生活的重新思考和职业规划的再定位。最开始我的第一志愿填是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和现在很多大学生一样,都觉得金融是最好的就业方向。但老实讲,我对行政管理的兴趣并不太大,对临床医学倒是有一定的兴趣。在申请调整专业的时候,我就决定了。”医学生的生活虽苦虽累,对此戴清早有准备,因为在做自己觉得“有趣而有意义的事”,他反倒觉得充实。

  本报记者 易蓉 实习生 胡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特别报道
   第A03版: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特别报道
   第A04版: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特别报道
   第A05版: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特别报道
   第A06版:2014中俄海上联合军演特别报道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上海如何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特别报道
   第A09版:上海如何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特别报道
   第A10版:专版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上海新闻
   第A14版:新民资讯
   第A15版:社会新闻
   第A16版:社会新闻
   第A17版:中国新闻
   第A18版:中国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专版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财经新闻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好吃周刊
   第B02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03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04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05版:好吃周刊/优游食林
   第B06版:美食专列/好吃周刊
   第B07版:好吃周刊/新民好吃
   第B08版:专版
   第B09版:专版
   第B10版:专版
   第B11版:新民楼市
   第B1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3版:新民晚报/地产资讯
   第B14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5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为何仅2名学生转投临床医学?
教授和我来做实验
《都市文化原理》发布
垃圾堆里觅出“吃”臭味的宝贝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13为何仅2名学生转投临床医学? 2014-05-22 2 2014年05月2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