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气温计上飙升的温度,近年来,冬季运动在上海的热度也正不断上升。明年7月,国际奥委会将对2022年冬奥会申办进行表决。而上海,已成为中国申奥的另一张名片。在索契冬奥会期间的申奥推介会上,北京张家口2022年冬奥会申办委员会的官员就曾以上海为例,证明了北冰南展在南方城市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北冰不“难展”,申城大“练冰”。借助多项赛事营造冰雪气氛,全方位模式打造冰雪军团,一切正如国际滑冰联盟副主席扬·迪克在沪考察时所感慨的:“上海的冰上运动大有可为。”
借助赛事营造冰雪气氛
以水为媒,凝水为冰,曾主办过世游赛的东方体育中心如今已悄然成为上海冰雪赛事的集中地——短道速滑世锦赛、短道速滑世界杯、冰上雅姿花滑盛典以及明年年初的花样滑冰世锦赛……一系列高水平的冰雪赛事都不约而同选择了这里。
“这是一个完美的舞台,我们向往这里。”对于上海的第一感受,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兰立脱口而出,“我们不是每年非吃一趟‘上海菜’不可,而是喜欢这里的氛围,能让运动员们有大赛的感觉。”
完美何以体现?在兰立看来,“向往”与“受欢迎”是两个重要指标。“一方面,上海的冰面世界一流,这使得比赛不仅在中国有影响力,在世界上也有号召力,赛事品牌已初步打造起来了。”兰立说,另一方面,因为赛事激烈有看头,“捧场的人越来越多,比赛就更有大赛的相似感,有锻炼价值。”
完美还在于竞赛之外。曾经,连续两届冬奥会,本报都是黄河以南的唯一采访单位——彼时,冬奥在上海市民心中没有概念,冰壶运动更像是“汤婆子溜冰”。自从短道速滑世界杯2011年落户上海,这几年来,经电视转播、全媒体宣传,这项过去只局限于北方甚至只是东三省的运动项目,在上海人心中有了概念。以今年索契冬奥会为例,包括本报在内上海多家媒体都派出记者,从广播、电视、平面三方面将冬奥点滴全方位呈现给申城市民。
将赛事作为抓手,吸引上海市民走近这项运动。把比赛比作舞台,把队员当成演员,兰立感慨,正是上海,给了冰雪运动更时尚更潮流的特质,“没有舞台提供机会,我们的演员不会获取出镜率。单从这一点,足以证明我们的高水平赛事平台已趋完美。”
全方位打造沪上冰雪军团
上海,在中国冰雪人心中始终都有特殊的地位。将上海称为“福地”,中国冰雪王者之师,短道速滑队主教练李琰曾在上海多次谈及北冰南展的话题。“就室内冰上项目来说,本应没有地域限制,北冰南展的关键突破,还在于怎样让项目在南方人心里生根。”
扎根的关键在于土地。而上海,显然早已构建起肥沃的冬季运动热土。
曾被认为曲高和寡的冰壶运动在上海的学校里,有了一大片“智慧型”粉丝。2012年12月上海外贸大学冰壶队成立,两年的课余训练后,这支学生军已跻身全国前六,还代表中国参加了2013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这种体教结合的模式不仅在大学城内推开,更走红于中小学校。如今,徐汇、松江、静安等区都建立了冰壶后备梯队,形成了大中小学一条龙的青少年课余训练体系。据统计,去年,上海共有2.3万名青少年参与冰壶运动。
与商业冰场联手,在兴趣中培养冰迷,引进社会力量组建专业冰上运动队伍,同样是上海开展冰上运动的一种方式。
据统计,目前上海已经引进70多位退役的运动员来沪参与冰上工作,其中包括杨扬等优秀选手,这批人才推动了冰上项目在上海的普及与发展。沪上如今已有11片冰场,这在北方也屈指可数。仅去年,首届上海学生冰球联赛、市青少年冰壶赛和青少年花样滑冰锦标赛接连举行,参赛孩子的数量动辄上百,有的比赛都报不上名。申城冰面上的热度预示着,上海冰上项目走向全国的时机已到。 本报记者 厉苒苒
【相关链接】
上海“练冰”好去处
花样滑冰:飞扬冰上运动场、世纪星滑冰俱乐部、冠军溜冰场(新世界店、百联又一城店、百联西郊店)
短道速滑:飞扬冰上运动场
冰壶:松江大学城国际冰球馆、飞扬冰上运动场
冰球:飞扬冰上运动场、松江大学城国际冰球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