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走进亚信峰会食品安全保障指挥中心,感受这套系统的功能和效率。
动动手指可知全局
指挥中心里的焦点是大屏幕,系统信息不断更新。一张电子地图上标示着所有“保障点”的方位。所谓“保障点”,就是外国代表团下榻的酒店。每个保障点在系统里都有一本“档案”,包括电子台账追溯管理、实时温度监控和远程视频监控。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知道酒店厨房、冷库里发生的一切。
为检验系统功能,市食药监局负责人任意说了一个保障点,工作人员从系统界面上进入后查询,原来这家酒店有83家食品供应商。“找一家牛肉供应商,看看证照。”工作人员点击后,可以查到清晰的供应商营业执照、动物检疫合格证照片。
溯源系统用于食品原料进货渠道管理,做到来源可查,确保食品原料来源合法合规。
加工、烹饪的安全和原料安全同样重要,厨房里的“千里眼”应运而生。这些“千里眼”采用高性能移动视频监控探头,通过无线信息传输技术,将监控信息数据传输到监控视频终端。指挥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大屏幕,可以看清酒店厨师们的一举一动。
现场远程双重监管
除了原料溯源和视频监控,应急处置系统对酒店冷库的温度都可以做到实时监控。在冷库内安装个“千里眼”,即一个采用3G无线传输的温度监测仪,以无线传输方式不间断地获取温度实时数据,将数据发送到服务器,监管人员可以在系统中的“温度监控”中查看被监测点的实时温度。如果被监测温度超过设定值,系统将会自动向监管人员和企业负责人的手机发送短信警报。
虽然信息技术已经让远程监管达到了一个新水平,但是远程监管替代不了现场监管。
“看砧板、碗碟、操作台面是否合格,都可以用手持式设备来检查。”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了一种ATP检测仪。它外形看上去像个刷卡的POS机,应用了物联网技术,植入信息单片,采用蓝牙和3G无线信息传输技术,可实现餐饮具环节表面ATP快速检测数据的自动实时传输,真正做到“铁面无私”。这项列为国家科技部信息化集成课题的技术,为自主研发、全球首创,在本次亚信峰会保障工作中开展示范应用。
有望用于日常管理
“两年来,对于这套科技信息系统,我们是边开发、边使用、边完善。”市食药监局负责人表示,这套系统可以提高日常监管效能、服务重大活动保障、处置突发重大事件。当然,相对而言,市民食品安全日常监管的量大面广,系统还需要不断完善。未来,食药监基层管理单位会配备特别的掌上电脑,可以查询到大量、详细的监管信息。
“夏季本来是食品安全问题高发的时段。自4月下旬至8月上旬,我们开展全市春夏食品药品安全百日整治立功竞赛活动,确保全市食品药品安全有序、可控。” 本报记者 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