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常熟旅游,留下的印象不错,特别是“廉吏馆”的兴建与开放,更是有价值。
处于江南水乡的常熟,人杰地灵,历朝历代,出了不少名人,譬如翁同龢就是一位,知名度相当大。这些名人中,有不少廉吏清官,或自身廉洁,清贫自守;或公正严明,坚持原则;或全力以赴,清除腐败;或惠民亲民,眼济体恤……千百年来,他们的事迹,广为流传;他们的形象,深入人心。常熟市纪委与市监察局、旅游局合作,于2010年7月,于市中心方塔公园内,辟一展馆,收集了历代(以明清两代为主)35位廉吏的材料,通过绘画、文物、文字等展品,生动地把这些官员的事迹和精神再现了出来。这些人物,或出生于此,或来此任职,都与常熟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实在是这座城市的一处闪光点,一笔难得的精神财富。
馆方在设计与布展方面也精心操作,颇有光彩。如馆门前有诗廊,为20位清官创作了以“望江南”为题的赞词,镌刻于上,使内容形式相得益彰,试举两例如下:一是写瞿式耜的。这位南明大臣任过广西巡抚,也是抗清名将,最后被俘遇害,大义凛然。词曰:“狂澜挽,一柱独擎天。断山残水忠报国,家资簪珥佐军前,日月映忠宣。”另一位鱼侃是明代永乐进士,曾任开封知府。他曾因母忧归里守教,古书上记载道“贫甚,或至罢炊,处之夷然。”馆内词曰“喝麦粥,谣曲唱儿童。第一清官乘万世,惩贪少欲乐贫穷,能不忆鱼公?”
如今,传承历代文化的工作已经引起了方方面面的关注,而有关清官廉吏的内容,正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反腐倡廉已成气候的今天,这份资源完全应当让它充分发挥作用。常熟的做法值得肯定与推广,从中一定能形成一批富有成效的好教材。倘要进一步要求的话,还可将人物的年代延伸,延至民国乃至现代,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中的一些如方志敏那样的清官廉吏;人民公仆,更应充分而鲜明地介绍给大家,永垂于史册,既是所有官员干部的好榜样,也是令那些贪官污吏震慑的警世钟。
常熟“廉吏馆”是廉政文化建设的成功一例,正如它门前那一副对联所题——“清风两袖,循吏英名传史册;正气一身,劲松标格壮中华。”
信哉此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