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老师是大学教授,是机械、机电方面的专家,除了正常的教学任务,还被劳动局聘为中高级技师论文答辩评审专家。很多个双休日,金老师放弃休息赶赴考场,参加评审。
金老师告诉我,考评组由五人组成,他是组长。为体现公平公正,他们严格把关,要想拿到证书,不下苦功夫,没有真才实学,是断断不行的。
“十几个考生参加考评,全军覆灭的情况时有发生,看到他们沮丧的表情,不忍和遗憾会让我们有纠结、难受的感觉。不过,大家心里都明白,我们必须严格把好这个关,必须保证这个证书的含金量。这是对企业和社会的负责,也体现我们这些所谓的专家对人才和知识的尊重。”
有的“准技师”屡考屡败,心有不甘。要知道,这张证书对于他们来说,实在太重要了。高级技师不但薪资高、退休待遇好,而且还可以作为人才拿到上海的户籍呢!为了取得这“性命交关”的证书,他们想“东方不亮西方亮”,利用“潜规则”给自己助力。
“他们真有办法啊,转弯抹角找到我的同事、朋友,要求我帮帮忙,手下留情,让他们通过考评。我经常接到这样的电话。有时候,还索性带着考生来我家‘公关’……”
“那你蛮尴尬的,怎么应对呢?”我问。
“是啊。回绝吧,朋友会觉得我太不给面子;应许吧,又违背了我为人处世的原则。怎么办?我就这样说,我也希望考生通过考评,我可以这样帮助他——让他利用休息日来我办公室,我给他辅导几次吧!这样,既给了朋友面子,也不影响考评的严肃性。”金老师笑着说。
“只是,增加了你的工作量,牺牲了你的休息时间。”我说。
“这个就无所谓了,我其实还是很希望他们通过考评的,当然是靠自己的实力和努力。”
“潜规则”遭遇了软钉子。难能可贵的是,金老师虽然把窗子关了,但却打开了透着希望的大门。他成了义务辅导老师。揣着希望而来的考生,第一次上门求教,为表感激、感谢之情。都会奉上厚礼——红包或是各种消费卡。虽然金额可观,却打不动金老师金子般纯净的心。
“我说,我是义务辅导,我就希望你们好好复习,争取通过考评。我不会收这个礼,你们这样做,我会生气的……这几年,我辅导过的考生,差不多都通过考评拿到证书了,我为他们高兴,也蛮有成就感的。”金老师停了停继续说:“有的考生,评上高级技师后,会特地跑来当面告诉我这个好消息,同时再次拿出厚礼,让我一定收下。我当然不会收喽!有的人尊重我,不再坚持,有的人执拗,乘我不注意,留下厚礼闪人,那我只好找到介绍人,让他退还。到现在为止,我就收了一个礼物,一件名牌衬衫。那考生是外地农村来沪打工的,四十多岁,他说,他已经落户上海了,说你是专家教授,能义务给我辅导,让我很感动,我知道你不会收红包,看你平日衣着普通,我就送你一件名牌衬衫,这是我全家人的心意,请你一定收下……这次我破例了!”
听着金老师平平淡淡的讲述,让我在久违的感动和温暖中思忖:若我们这个社会多一些金老师这样坚守良知的知识分子,那该多好啊!
感谢金老师,让我在嘈杂、浮躁的当下,看到了干净、安静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