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气
黄色连衫裤,红白条的衬衣和短袜,大红鞋,黄手套,一头红发,身为形象代言人的麦当劳叔叔当年出现在上海每一家餐厅中,因此也成为老照片中当之无愧的明星。
在众多来稿中,几乎有一半都是和麦当劳叔叔在一起的各类合影,从手上攥着气球的小男孩,抱着孩子的年轻父母,到肩并肩的耄耋老人,都爱在开怀大笑的“麦大叔”身边留下身影。
一屁股坐进“麦大叔”的怀抱,乐得开怀大笑,今年刚刚上高中的耿怡华就告诉记者,小时候经常去家附近的麦当劳吃东西,尽管刚开始坐在旁边拍照时被长相奇特的“麦大叔”吓哭,但如今却庆幸自己在这里留下了笑脸。
最有爱心
家住市光四村的夏女士寄来了厚厚一叠照片,16张老照片背后都有手书的小故事,最令人感动的是她的儿子和麦当劳店长的合影,以及一件篮球运动服的照片。
“我的儿子和麦当劳特别有缘,他也是1994年出生的。”夏女士说,儿子从小就喜欢麦当劳,因此家中老照片特别多,此次参加“我的麦瞬间”活动,也是出自感恩之心。
“2004年,儿子查出恶性淋巴瘤,化疗之后头发都掉光了,他刚刚出院就想吃麦当劳,但开刀后肠胃还在恢复,我们就打算买了套餐后只给他玩具。到了南京路上的麦当劳,店长主动问起他的情况,还赠送了一套玩具给他。”夏女士至今都记得这位店长名叫张誉,并保留了两人在店前的合影。
还有一件印有麦当劳logo的11号篮球衣也拍照寄来了。“这也是麦当劳送的,儿子特别喜欢姚明,麦当劳帮他达成了心愿。”
最会宣传
1994年,颜秉周一家在麦当劳上海首家餐厅拍摄宣传照,被挂在了第二家餐厅的墙上,这一次“业余模特”的经历让他记忆犹新。
“当时我的女儿是麦当劳员工,她说餐厅要拍一些宣传照,请我和老伴做模特。”颜老伯告诉记者,1994年11月19日,他们跟着女儿来到光明村餐厅,梳梳头、化化妆,服务员送上麦当劳的套餐后,就有摄影师为他们拍照。
照片上的颜老伯西装笔挺,满脸笑意地站起身,用薯条逗着对面的小宝宝。老伴和女儿则笑脸盈盈地捧着汉堡,俨然是温馨的“一家四口”。看到记者误解了,颜老伯赶忙“辟谣”:“这个小宝宝是借来的,是我女儿同事的孩子。”
最多收集
有人收集邮票,也有人收藏书画,但收集麦当劳岁末红包的人可能只有一位。家住天山西路的包昌善的收藏就装满了一大本相册,照片中他一个个翻看,乐在其中。
2004年“我就喜欢”牡丹花图案红包封,2007年“麦麦呈祥包包有礼”红包封,2008年北京奥运福娃红包封,2009年“牛气冲天”红包封,2012年的麦当劳在香港“定居”25周年纪念红包封……在包昌善的收藏中,既有国内的也有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麦当劳的特色红包。 本报记者 张钰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