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们看起来是拒绝政府的一番好意,其实是担心政府“有形之手”过度干预,会造成行业发展偏离市场的既有轨道,反而造成更多困扰。比如说,在一些充分竞争行业,政策刺激会在一定程度上扭曲市场,使得本该压缩产能的企业不断扩大产能,造成寅吃卯粮的局面。而当政策退出,再遇到海外市场收缩,全行业就会出现产能过剩。
政府的干预,对一些行业造成的影响正在修正。而在钢铁、水泥等行业,严重产能过剩至今还深深困扰着整个行业的发展。在这些行业里,政府对其发展起到的主导作用更大,市场矫正机制无法有效发挥,市场信号对产能的调节作用明显失灵。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应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可以说,改革直指核心问题。
当然,政府并非放弃自身的职责。企业对公平竞争环境的渴望,就需要政府在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等方面加强作为。产业引导政策是必要的,但是能否尊重市场规律,防止造成要素价格的扭曲,干扰市场,是政策制定者需要反复考量的。(黄碧梅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