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获准加盟中华名优小吃,在程家桥支路的虹六菜场内,开了一家包子店。因我双腿残疾,店内的事难以躬身亲为,妻子既当“老板娘”,又当“小伙计”,硬把生意做得一天天好起来了。
这天早上气温骤降。天寒会影响生意,我有些不安。妻子出门后,我再也睡不着,就驾了残疾车,早早来到自己的店门前探个究竟。
虽寒风阵阵,冷气逼人,但看到不断有消费者光顾,生意并无滑坡之兆,我像那刚出笼的包子,全身热乎乎的。
忽然,从顾客的队伍里转出一个年轻姑娘,微笑着将两个一团热气的包子塞进了我手中。未等我明白是怎么回事,她就匆匆离去了,手里拎着另外两个包子;我目光追过去的时候,她已上了一辆路边的摩的,脸还是那样微笑着。
我最初以为,是妻子不忍见我在风中坐着,就抓了两个包子让这小姑娘做“二传手”递给我吃,以御“饥寒交迫”之苦。于是,我手捧着热腾腾的包子,在车上大快朵颐起来。暖暖的,香香的。
突然,妻子侧身在店里头大声问我:“你吃的包子是谁给的?”
我一愣:“不是你刚才让那小姑娘带给我的吗?”
“哪个小姑娘?”
“不就是那个……那个年轻的小姑娘吗?”
“是啊,那小姑娘买了四个包子,分两袋装,其中一袋给你了?”
好吧,原来我吃人家“白食”了。我原是“微服私访”体察店情来的,那姑娘却误以为我也是来买早点的;又见我身有残疾,不便下车,就从我妻子手里买了两个包子送给我,留下微笑就走了。
残疾人出门在外,一路总被同情和关切的目光注视着;有时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障碍和困难,总有陌生的好心人挺身施以援手,及时为我们“清障”,为我们解困。这时,我心里总是澎湃着感激之情,却无以还报,只能多以“谢谢”回馈之。
小姑娘无疑是许许多多好心人中的一个。令我感到愧疚的是,对她今日的帮助,我非但没来得及表达谢意,实际还接受了她的馈赠。更何况,我就是这家包子店的“老板”,我哪能一方面因她的光顾赚了她的钱,一方面又坦然地享受着她“爱的奉献”?
应立即向小姑娘说明情况,把那钱如数还给她。但她早已飘然而去,不知所终。我只能寄希望于明天了;如果她不是偶然路过而就在附近居住或上班的话,那她明天还可能光顾我的包子店,我也就能和她相遇了。
于是,第二天一早,我就在自己的店门前“守株待兔”,期盼她的出现。尽管我的眼睛睁得比包子还大,尽管妻子也帮我留心着,但整个上午都未见姑娘的身影。
连续三天早上,我都坚持在那儿等,目光在来往的顾客群里搜寻着;有几次,我甚至把几个年轻的姑娘都“疑似”成了她,但未待我上前细说原委,她们都微笑着走开了。令我有点遗憾的是:她们的微笑都如出一辙,怎么没有一个是她;哪怕其中有一个“假冒”了她,我也可以如了愿,定了心。
姑娘,我在寒风中等你,你还会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