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我每次参加驻沪陆海空三军、武警部队、消防部队举办的书画展,都受益匪浅。《艺海扬帆》——父子书法摄影作品的出版,对我更是一个激励。
我的大半辈子是在戎马军旅生活中度过的。1947年农历二月二十七,刚满14岁的我告别家乡,告别慈母,投入了烽火连天的解放战场,加入了解放全中国的神圣战斗之中。战争年代出生入死的艰苦岁月,磨练了我的意志,坚定了我的信念,使我坚信: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指挥,中国人民的强国之梦、民族复兴之梦,一定能够实现!
回顾我的大半辈子人生历程,枪杆子与笔杆子一直相伴着我。我爱好书法艺术,就是在硝烟弥漫的岁月,我也始终没有放弃我的这一爱好。战争年代条件有限,不可能经常展纸操笔习练书法,新中国成立以后生活条件有了改善,每天习字、研讨书法艺术则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书法艺术,其理论我不甚了了,但对其爱好则是我此生所改变不了的。我从六岁起就接触了书法,在私塾老师的指点下,每天早、中、晚写上满满的三张字帖,第二天毕恭毕敬地递给老师批改,我十二岁就能为街坊邻居写春联,那时我家住在一条老街上,叫春生胡同,街坊老人们都夸我是“春生胡同的好笔性”。
我爱松梅竹,民间盛赞其为具有倔强生命力、富有傲霜风骨的“岁寒三友”。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
松,四季长青,“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梅,迎寒盛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竹,经冬不凋,“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
我要活到老,练到老,学到老,学习松梅竹的风骨,“书写松梅竹,岁月鉴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