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风投 创新投入“不封顶”
如果说核心技术是开启未来汽车的“金钥匙”,那么上汽是抱着开源合作的精神去寻找这把钥匙。去年6月,上汽在美国硅谷设立风投公司,形成 “技术与资本”相结合的“差异化”前瞻技术研究模式,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智能互联等技术方向,挖掘汽车行业未来发展所需。
上汽前瞻技术研究部总监黄文华介绍,上汽积极与国外实验室、高校、技术公司接触、沟通,与斯坦福大学化学实验室合作研究电池技术,布局十年后的电池产品。“初步接触了上百个项目,目前有12个项目进入评估阶段。不能保证所有的项目最后都能成功,但我们建立了容错机制,宽容失败,对创新的投入‘上不封顶’。”他透露,上汽还打算在硅谷成立创新中心,使技术对接更快、投资效率更高。
在集团内部,上汽成立种子基金,激发员工的创新激情,资助有经验或有创新思想的人才和有价值的创新点,目前评估项目已达21项,提报人员平均年龄只有30岁。
智能驾驶
“机脑”指挥转“四肢”
一辆白色名爵潇洒自如地行驶、转弯、加速、停靠,仔细一看,驾驶座上竟没人影。这不是科幻大片的场景,而是在某试车场上真实上演的一幕。在昨天的媒体沟通会上,上汽提前曝光了将在车展上亮相的智能驾驶概念车。它不需要司机,而是自己用“眼睛”(摄像头和雷达)观察周围环境,靠“大脑”(控制软件)指挥,用“四肢”(油门、刹车、排挡、转向等等)来实现移动。
想象一下,未来人类出行的场景是:轻轻一按手机,车辆自动驶出停车位,开到身边。在路上,车子能自动规划路线,能根据道路情况自行加速减速,能规避障碍物,能自动换道、超车、保持车距。到达目的地后,再轻轻一按手机,车辆自动寻找附近车位并完成停车。
上汽自主研发的第二代智能驾驶汽车MGIGS正在这条发展路径上奋力前行。在此次车展上展示的IGS车辆,经过路试,在时速60-120公里的工况下,它已经初步实现远程遥控泊车、自动巡航、自动跟车、车道保持、换道行驶、自主超车等智能行车功能。
“我们把智能驾驶技术分成5级,现在大多开始采用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约等于1级,IGS是3级,我们希望十年内能到5级,也就是全环境下的自动驾驶功能。”上汽前瞻技术研究部智能驾驶项目总工程师刘奋说。
燃料电池
喂“饱”只需几分钟
氢燃料电池车技术说起来很复杂,但原理很简单,其实就是氢气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能,带动电机,电机最终驱动车辆。氢气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使用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排放,加氢时间很短,续驶里程和传统燃油汽车差不多,是新能源车的终极目标。
此次车展上展示的荣威950插电式燃料电池车是上汽集团自主研发的第四代燃料电池轿车。它吃氢气,排放水;喂饱它只要几分钟;一次能开400多公里;最快时速能到160公里/小时。荣威950插电式燃料电池车还拥有外置电源发电功能,就如同一个“移动发电站”,只需要一个插电转换器,就能实现对其他电器包括电动轿车的充电功能。在户外郊游时,你可一边享受大自然的美景,一边用这辆车给电饭煲、咖啡机、音响、甚至小型冰箱供电。
燃料电池车的最大难题是技术门槛高,前期投资大,研发成本高。上汽荣威国产燃料电池汽车已经取得了关键技术突破,续航里程、加速时间等主要性能指标与国际相当,关键部件可靠性验证以及整车成本控制等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上汽集团加大投入,用于燃料电池和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技术研发,未来三五年内,国产燃料电池汽车有望量产。
本报记者 叶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