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每逢周一下午,肠癌MDT多学科协作组交流会都会如期进行,协作组的专家成员将一周内从临床收集的十几个肠癌疑难病例集中讨论、综合分析,再确定进一步治疗方案,落实临床执行。MDT多学科协作,最大的获益者是病人,这是显而易见的,大肠外科主任蔡三军教授评价,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简称MDT)是实现结直肠癌规范化治疗的主要途径,并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大多数肿瘤治疗指南的推荐,尤其针对晚期患者的规范化诊疗。以结直肠癌肝转移为例,采取MDT治疗模式后,患者的三年生存率由54.1%提升至67.5%,获得明显改善。
蔡三军教授进一步介绍,在外科领域,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根治性及微创带来的优越性已经得到普遍认可,并在国内迅速推广;单孔腹腔镜手术、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3D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等微创技术在临床相继推出。在内科领域,新一代化疗药物陆续问世,其疗效得到全球患者的广泛认可;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不仅在晚期结直肠癌中显示出显著的疗效,还揭开了结直肠癌个体化治疗的新时代。在放疗领域,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和三维调强放疗技术相继运用于临床,在保证放疗疗效的同时,降低了放疗带来的难以逆转的不良反应。病理、影像、内镜等学科亦长足发展,使肠癌诊治更精准更周详。
这些学科的进步都非常有价值,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MDT)模式的形成,就把各自优势有效整合,变成对每个病情不同的患者来说最好最适合的方案,显著地提高了结直肠癌的整体治疗水平。
“全国大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技术推广试点工程”项目先期在全国4家知名医院推进,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发起主办。蔡三军教授指出,随着MDT规范化,我国结直肠癌最前沿的诊治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逐渐缩小。但在结直肠癌发病率上升的情况下筛查工作尚未普遍开展、结直肠癌诊治个体化方面亦有待进一步提高。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粪便隐血试验(FOBT)结合肠镜检查是目前最有效的大肠癌早期筛查手段。50岁以上人群最好每年做一次肠镜检查,尤其是有肠癌家族史、有大肠腺瘤病或肠道息肉者,有助于肠癌的发现及预防。 袁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