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康复/健康园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5月0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肠癌多学科联合诊治开启有质量的生存期
袁缨
  肠癌怎么治才能延长生存期?这个问题搁在二三十年前,外科手术或许是唯一的答案,但距离理想的治疗目标仍相当遥远,当时有很多患者在术前和术后都忍受着生理和精神的折磨与痛苦,直至生命的终点。近二三十年间,医学在结直肠癌治疗领域稳健发展,虽然手术仍然是肠癌的首选治疗手段,但是一枝独秀的局面早已终结,肿瘤内科、放疗科、病理科、介入科等与癌症医治相关的学科发挥各自的优势,大展身手。如今,肠癌通过MDT模式开展治疗,既能延长生存期,又能保障良好的生活品质,很好地回答了萦绕在患者心头的疑问。

  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每逢周一下午,肠癌MDT多学科协作组交流会都会如期进行,协作组的专家成员将一周内从临床收集的十几个肠癌疑难病例集中讨论、综合分析,再确定进一步治疗方案,落实临床执行。MDT多学科协作,最大的获益者是病人,这是显而易见的,大肠外科主任蔡三军教授评价,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简称MDT)是实现结直肠癌规范化治疗的主要途径,并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大多数肿瘤治疗指南的推荐,尤其针对晚期患者的规范化诊疗。以结直肠癌肝转移为例,采取MDT治疗模式后,患者的三年生存率由54.1%提升至67.5%,获得明显改善。

  蔡三军教授进一步介绍,在外科领域,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根治性及微创带来的优越性已经得到普遍认可,并在国内迅速推广;单孔腹腔镜手术、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3D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等微创技术在临床相继推出。在内科领域,新一代化疗药物陆续问世,其疗效得到全球患者的广泛认可;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不仅在晚期结直肠癌中显示出显著的疗效,还揭开了结直肠癌个体化治疗的新时代。在放疗领域,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和三维调强放疗技术相继运用于临床,在保证放疗疗效的同时,降低了放疗带来的难以逆转的不良反应。病理、影像、内镜等学科亦长足发展,使肠癌诊治更精准更周详。

  这些学科的进步都非常有价值,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MDT)模式的形成,就把各自优势有效整合,变成对每个病情不同的患者来说最好最适合的方案,显著地提高了结直肠癌的整体治疗水平。

  “全国大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技术推广试点工程”项目先期在全国4家知名医院推进,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发起主办。蔡三军教授指出,随着MDT规范化,我国结直肠癌最前沿的诊治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逐渐缩小。但在结直肠癌发病率上升的情况下筛查工作尚未普遍开展、结直肠癌诊治个体化方面亦有待进一步提高。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粪便隐血试验(FOBT)结合肠镜检查是目前最有效的大肠癌早期筛查手段。50岁以上人群最好每年做一次肠镜检查,尤其是有肠癌家族史、有大肠腺瘤病或肠道息肉者,有助于肠癌的发现及预防。     袁缨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特刊
   第A10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第A11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第A12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读者之声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文化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医苑/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健康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B0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08版:新民资讯
肠癌多学科联合诊治开启有质量的生存期
难愈合创面更需专业“修补”
勃起功能:男性血管状况风向标
规范用药舒缓“肠情绪”
更年期女性如何使用激素替代治疗
广告
新民晚报康复/健康园B04肠癌多学科联合诊治开启有质量的生存期 2015-05-04 2 2015年05月0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