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情难却当教练
就像我们通常认为印度人会“瑜伽”,日本人擅长“相扑”一样,欧洲朋友都认为来自中国的华人都会打“太极拳”。我在远离上海几千公里的冰岛大学医学院从事“生物塑化”的技术研究时,当地朋友经常带我到住处附近的社区活动中心去锻炼身体。我们之间无话不说,热爱健身锻炼的冰岛朋友当然会同我谈到中国的太极拳,还给我看了他们收藏已久的太极八卦图。冰岛朋友还告诉我,他与他的锻炼小组曾经好几次向来自中国的体操教练学习太极拳,但都是有始无终,无法如愿掌握太极拳的复杂动作。他们向我讨教了好多次,最后一定要我教他们练太极拳。
我是医学院毕业的外科医生,上学读书时,由于体弱多病,经常免上运动量大体育课,改上保健课,因此在大学里学习过一点太极拳。我自己的太极拳水平也只是马马虎虎的,而且在国内从来没教别人太极拳,怎么敢教外国人?然而盛情难却,我只得先向来自中国的体操教练请教。体操教练朋友告诉我,教外国人练太极拳最主要的困难,不是语言障碍,也不是体格因素,而难在记住太极拳的动作套路。
听了他的话,我又询问了冰岛朋友,他们说,太极拳的动作太多太复杂,无法一下子记住整个套路顺序;更难的是练习时不知道双手怎么摆动,双脚怎么样才能站稳,才符合太极的要求。
充分了解以前不成功的经验,我反复思考了几个晚上,决定试一试我自己设计的教练方法。
“In”“Out”配合学得快
周末早上,我来到社区活动中心开始教太极拳。
接近北极圈的冰岛冬夜十分漫长,上午八时半活动中心落地大窗外面还不见日光,除了白茫茫的一片雪景和密集的雪花飘飘外,黑黑的什么都看不见。活动中心暖气温度为18摄氏度,一点都不冷,衣着薄薄一件体恤来练习太极拳,十分舒适。
第一次来了七位冰岛朋友。整个40分钟,我反复又反复,在背景音乐节奏配合下,指导他们学习起势的两个动作。但与其他教练不同,我要求并强调做动作时一定要与呼吸动作完全协调配合:双手上抬时要配合胸部举起扩展,此时吸气;双手放下时要配合胸部放松缩小,此时是呼气;双手内收时吸气,双手前推时呼气……我交替地用英语“In”和“Out”作为指导口令:喊“In”的时候,他们双手上抬或内收配合吸气;喊“Out”的时候,双手放下或前推配合呼气。在这“In”“Out”的口令下,他们都找到了节奏,很容易地记住了动作,而且,还领会到了那内外配合的喜悦……
一周后第二次上课,又新来了三位冰岛朋友。他们很快记住了起势的动作,并且信心十足地配合呼吸学会了第三和第四个动作。接下去的几周也是用同样的方法,“In”“Out”声中,新动作和新套路一个一个攻破……
虚实理论赞奇妙
两个月后,来学习的冰岛朋友增加到了十五位。等他们学习掌握了大部分动作和套路的时候,我开始教我本人自己体会到的太极拳精华“虚实理念”:双手上抬时,尽管上方除了空气外什么都没有,是“虚”的,但是内心里要体念为有很重的东西需要你用力向上抬起,这是“实”的;双手放下、前推、内收、抱球动作时,也都是一样的道理。
一开始,他们个个露出大惑不解的神色。但是跟着我做着动作,慢慢地,理解了。几周后他们请我喝咖啡时告诉我:“虚实理念”太神奇了!理解了这个,我们打太极拳就不只是锻炼四肢手脚的运动,而且也是修身养性的好方法。东方哲学,奇妙啊!
我教太极拳的事情传开了,媒体记者来采访,报道文章上了报。当年夏天,庆祝冰岛国庆节的群众表演中,出现了一段我们社区冰岛朋友表演的中国太极拳片段。他们穿着借来的中式服装,在音乐配合下,表演很成功,受到观众热烈欢迎。但是听说,来自中国的体操教练却不太满意。后来他们碰到我,问我:你教的是哪门子太极拳,怎么不是我们标准的简化太极拳?这到底是太极42式还是24式啊?我微笑回答他们:因地制宜、按需定制,朋友们练习和表演的只是太极拳片段,本来就无需符合什么标准。练太极不是为了要符合什么标准,只要理解内在理念、锻炼身体精神,那就达到目的了。
想来,文化走出去,也是一样的道理。千万别用条条框框,把自己框死,也妨碍别人的接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