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我到居住小区附近菜场一角的锁匠摊去配钥匙。锁匠是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汉子,讲着一口苏北上海话:“爷叔,阿是配钥匙?”我说:“这把是新型门锁的钥匙,能配吧?”“没得问题,我这里再新的锁都能配。”他拿出了一箩各种式样的钥匙胚子,挑了一把,轧上靠模,加工起来。在他操作间隙,放在角落一个小小的镜框引起了我的注意,仔细一看,是“徐汇区进城务工优秀青年”的奖状。我好奇地与他聊了起来。
锁匠姓蔡,江苏盐城人,当过五年兵,在部队入了党。退伍后进当地工厂做工,两年后工厂倒闭,24年前只身来到上海闯荡。先是跟着一位老乡学修锁手艺,半年后想独立摆摊。修锁配钥匙是一个特殊行业,需要有专业经营执照,小蔡就到暂住地的街道进行申请。因他学艺时间短,开始并没有批准。他凭着一股韧劲,一次次地跑街道。街道领导见这个小伙勤奋好学、执着创业,便给予支持批发了执照。
干了这么多年,小蔡“见多识广”,挽救了不少损失——月季园小区有一户人家煤气灶上煮着牛奶,人却到菜场买菜。牛奶溢出把火熄灭,煤气味道传到了邻居家,小蔡及时赶到,开门消除了险情……紫薇园小区有户人家,外婆出门倒垃圾,不小心门锁了,没带钥匙进不去,小孩在房里大哭,小蔡闻讯赶过去,打开门,小孩已经爬到阳台上……
像这样的情况几乎每天都有,有时一天会遇到好几趟,甚至半夜里还会接到类似的求助电话。前年一个风雨交加的半夜,小蔡接到一个电话,马上开摩托车赶过去。回家路上遇到了车祸,腿部严重骨折,打了好几根钢针。但在养伤期间,还是经常有人打电话要求帮助开锁,小蔡便让老婆推着轮椅上门服务。
小蔡说,做他们这一行业,还得经常多留个心眼。有一次,几年前叫小蔡开过门锁的一个中年妇女又找他开锁,小蔡跟她走到一户人家门口,根据记忆觉得有些蹊跷:上次叫他开锁的好像不是这户人家……他故意大声询问这个女的是住在这里吗?隔壁邻居闻声出来一看说,她不是住在这里的。女的见状立马溜走了。小蔡及时汇报到居委会。原来这个女的由于赌博欠债动脑筋偷窃,那天,知道这户人家没人,就准备上门偷窃,所幸被小蔡识破而未得逞……还有一次晚上,有人找小蔡到一家公司去开办公桌抽屉锁,说要拿图章盖文件,小蔡回绝了。那人称,价格随你开,从一百一直涨到了一千,小蔡还是不去。小蔡说,做我们这一行的有一个职业规范,没有证明你是主人,都不能随便服务,钱再多也不能要……
交谈中,小蔡手机又响了,又是哪家要叫他去上门开锁了。望着他开车远去的身影,不由感慨万千:像小蔡这样的外来务工者,在上海成千上万。他们日日夜夜服务于这个城市,服务于普通寻常老百姓家。上海的繁荣有他们不可磨灭的功劳,值得我们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