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翅楼
“地上天宫” 气势恢弘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给傲立于京城中轴线上的雁翅楼展厅起名为“地上天宫”。2800平方米的展示空间,由原本就有的午门800平方米展厅和此次新开放的东西雁翅楼各1000平方米展厅组成,气势恢弘。单霁翔透露,世界各大知名博物馆纷纷提交了在这里办展的申请,目前,展览已经排到2018年。故宫把第一个展览留给了自己,那就是昨天开幕的《普天同庆——清代万寿盛典展》。
在东雁翅楼展厅展出的《康熙帝万寿庆典图》,全长39.39米,分为上下两幅长卷,下幅共有1.8万个人物,神态各不相同。西雁翅楼展厅内,一列皇子皇孙万寿诗文屏风值得关注。康熙六旬万寿圣节前三天,康熙帝子孙两辈各向其进围屏一组,共16对32扇,屏心正面纸地上为用石青粉所写的皇子七言律诗,背面则在绢地上刺绣不同篆体的“寿”字上万个。
寿康宫
展出家具 均为真品
乾隆帝以孝治天下,专门兴建了寿康宫,其母崇庆皇太后在此居住了42年。整座寿康宫面积约950平方米,分为三进,由正殿、东西配殿、后殿和围房等组成,正殿为礼仪场所,后殿为“工”字形,供起居生活用。此次,寿康宫内的200多件陈设多以乾隆年间的原貌陈列。“前后布展耗时6年,光查资料就用了4年多。”寿康宫策展人林姝介绍说,现在恢复的是乾隆为母亲办寿时的原状,每一小摆件的位置都有典可查,“除了书画和制造品,家具和文物都是真的。”
慈宁宫
“石头宝贝” 数量不少
同样是太后寝宫,慈宁宫因文物早年移送至洛阳白马寺,因而不能以原状陈列。此次常设为雕塑展区,共展出400余件宫里的“石头宝贝”,年代跨度从秦代到清朝,有一部分是新中国成立后调拨的。
该宫正殿展出的45件文物均为院藏精品。体量巨大的一佛二菩萨像身披袈裟,慈眉含笑,露出袖笼的手指柔软丰腴。“这是用白石雕成的,体现了北齐时期河北地区佛教造像的特征。”故宫专家说。难得的是,观众可以近距离观看大部分石刻,而不用隔着厚重的玻璃墙。为确保文物安全,故宫为这些裸展文物涂了一层通气效果好的保护材料,湿气不会被憋在文物内。
慈宁宫花园
“女性世界” 环境优雅
终于揭开神秘面纱的慈宁宫花园,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清乾隆三十年为了满足崇庆皇太后供佛、礼佛的需要,皇帝对花园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遂成现制。
紫禁城内,一共有4座花园,但只有慈宁宫花园位于外西路,是专为太后、太妃们服务的,因而堪称“女性世界”。慈宁宫花园以佛堂为主,保存的藏传佛教文物最多。如今,叠山池塘间,仍存9座建筑,可分南北两区。据统计,慈宁宫花园里有106棵古树,以松柏为主,间植老槐、楸树、银杏、青桐,杂以海棠、丁香、榆叶梅。
东华门古建筑馆
经典区域 移步饱览
还珠格格里漱芳斋的彩绘是怎样的?宫内各处椽飞彩画又有什么区别?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故宫拥有近6000件古建文物藏品,受限于场地未曾公开展示。今天,这些问题都可以在修缮后的东华门找到答案,由单霁翔建议布置的古建筑馆,专门展示的是故宫的建筑艺术。进入展厅,可以看到东华门被玻璃台阶分割成两层。上层正中为古建筑核心构造之一的斗拱,同时可以让观众近距离欣赏东华门建筑构件和彩画天花之精美;下层为故宫、圆明园部分建筑的图纸和烫样(立体模型),展出档案图纸70余张,文物资料50余件,观众移步可以饱览长春宫、延禧宫等经典区域。
宝蕴楼
故宫风云 浓缩一“楼”
具有民国建筑风格的宝蕴楼,位于故宫西华门内、武英殿西,曾一度沦为文物库房。经过修缮,这座小洋楼的二层变成了展厅,首展追忆“故宫博物院早期院史(1925-1949)”,解密这20余年间,故宫经历的建院、短暂发展、文物南迁及东归等多个历史阶段。当年文物南迁过程中北返的箱子、1923年建福宫花园火后残迹照片等悉数亮相。
可以说,这座小楼本身就是一段历史。木制的地板踩上去吱吱作响,几个西洋柱形的展示柜陈列屋内,柜子上插着老式钥匙,上面拴着小木牌,用毛笔字写着“宝蕴楼 丙字柜”等字。该楼为砖木结构,在承重方面有所限制,开放后需持续监测,因此将采取预约制开放方式。
驻京记者 鲁明
(本报北京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