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附小 五(3)班
在语文课读杜甫的《春望》时,虽然朗读了好多遍,也大致了解了诗句的字面意思,但感觉就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直到这次出了回国,对诗句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才算是有了刻骨铭心的感受。
《春望》中有这么一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指在战火连绵的年代里,远离家乡的人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候如果来了一封家信,真是可以胜过“万金”啊!
那么,在和平年代里,远离家乡的人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今年7月,我漂洋过海到加拿大去游学。出发前老妈给我准备了手机,开通了微信和QQ,目的就是要让我每天都同她保持联系。起先我并不在意,人到了国外以后,看到的听到的都使我感到非常新鲜,我终日沉浸在兴奋之中。可几天之后,兴奋渐渐地褪去,我开始想家了,想老妈了。在家里时候,我总觉得老妈啰嗦,烦的要死,然而一旦离开她几天,就感到不习惯了,晚上觉也睡不着,好想听听老妈的唠叨声。这时候,我觉得如果有老妈的唠叨声在旁,那简直比催眠曲还要美妙了。
老妈见我没动静,她那个急呀就甭提了,她又是发微信,又是打电话的,忙得团团转。当我听到那熟悉的声音时,情不自禁地流下了两行热泪。老妈问我,怎么不用微信和QQ?我说,学校的信号不好,上不了网。打国际长途多贵呀?老妈说,那好吧,隔两天我们通一次话,电话费贵不贵你就不要考虑了……
我不能老是让老妈打电话给我。于是,我就主动地打过去,谁知老妈那个声音挺激动的,我猜想那边的她大概也流泪了吧。出国才几天就如此想家,更不要说长时间地离乡背井了。于是我一有机会就打电话跟老妈聊天。
我忽然想到,杜甫那个时代哪有手机、微信、QQ啊,加上又是“烽火连三月”,好不容易盼来一封家信,还不“抵万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