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教育局局长庄小凤介绍,学区化集团化建设旨在为各校师生打造一个更加宽阔的“学习场”,力求各学区以及学区内各校保持特色,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通共享。例如,在华理学区,大中小学和社区紧密牵手,华理附中邀请大学资深老师进入中学课堂,既教语数外等基础型课程,也开设拓展课,带领中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拓展学生知识面和学科深度;启新小学和梅园中学则开展了数学课程的联动,帮助学生做好学段衔接。在康健学区,各校发挥特长共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外国际融合课程两大课程群,学区内实现了师资培训工作联动,越来越多的老师有机会到其他学校聆听专家讲座。
作为区域内品牌学校,南洋模范中学牵手南洋模范初级中学、西南模范中学、民办南模中学等三所学校,成立南模教育集团。南模中学校长高屹介绍,这一包括国内和国际课程、民办和公办学校的跨校合作,将是一次中西融合、学段贯通、校际合作的新探索。根据设想,各校将共同拿出一个下午,试点“跨校走班”,并将通过数字化“微课程”建设,推广名师资源,实现优秀教师课堂资源、教学案例、习题资料等教育资源互动共享,实现各校“同上一节课、共享一名师”。
“学区化集团化办学不是削弱各校特色,而应实现优势互补,并实现学区内、集团内资源向外辐射。”在徐汇区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工作推进大会上,市教委副主任贾炜强调,老百姓择校是多了还是少了,学生的身心状况如何,老师是否感受到了成长的喜悦,都应成为检验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是否成功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