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保健/康健园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1月0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读懂尿常规报告
高淑芳
  “一位病人一张化验单,尿红细胞在正常范围,怎么尿潜血却显示阳性?”“同一尿常规干化学法白细胞酯酶阴性,但白细胞计数又显示升高,病人到底有无感染呢?”

  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类似疑问——干化学和尿有形成分分析,到底该信哪个结果?

  一个完整的“尿常规”包括干化学、尿有形成分分析仪以及显微镜检查(必要时)三个部分。不难发现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查与干化学项目多有重合,为什么又要用三种方法来检测呢?三者之间不能相互替代吗?

  其实在一个看似简单的尿常规检验中,三者的“地位”并不“平等”,各有侧重,各司其职。

  干化学法用化学方法检测尿中有形成分,实际是通过检测尿中过氧化物酶含量来反映红细胞(隐血)和中性粒细胞酯酶含量来反映白细胞(白细胞酯酶),只适用于体检或过筛病人。尿有形成分分析仪能提供尿中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定量计数结果,无异常成分时结果较准确可靠,在连续观察病人诊疗结果时能提供动态变化依据。人工镜检常用于异常成分形态的准确确认,如尿中管型、结晶等,但定量计数就不太可靠了。

  由上可知,镜检是最终有形成分判断的金标准。但尿常规里我们通常所说的“镜检金标准”,是“形态”金标准,而非“计数”金标准,计数仍以精确计数的尿有形成分分析仪为准。

  干化学和有形成分分析仪有所重叠的项目主要集中在白细胞酯酶/白细胞、隐血/红细胞、亚硝酸盐/细菌、蛋白/管型等,有形成分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查有所重叠的项目主要集中在白细胞、红细胞、管型、上皮细胞和细菌等。

  以白细胞为例。干化学反映的是“中性粒细胞酯酶”,如尿中以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增高为主,则干化学结果为阴性,而尿有形成分分析的结果是高的,镜检可见白细胞,如感染性疾病和肾移植早期排异反应。干化学结果假阳性多见于病人使用了呋喃类药物或高胆红素血症,镜检未见白细胞;假阴性多见于病人使用了庆大霉素,镜检可见白细胞。

  总之,随着检验新方法和检验新项目的不断涌现,每个检验项目的结果和其可能影响因素,都要与病人实际情况相结合。病人在阅读每张化验单时,要理解医生单凭一次“尿常规”结果就作出判断往往会有误,需要考虑多次或联合检查才能对疾病作出合理的诊断。

  高淑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检验科副主任、副主任技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体新闻
   第A1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0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B07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B08版:广告
跑赢与时间的生死赛
大孩儿的心思,你知多少?
常掏耳朵危害多
读懂尿常规报告
广告
新民晚报保健/康健园B04读懂尿常规报告 2016-01-04 2 2016年01月04日 星期一